这事儿是怪我……”

    谢潜的本意不是要指责他什么,真说穿了,这事儿跟他们谢家没什么关系,他们即便将来帮不上崔长陵什么,也没什么打紧的。

    路都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崔长陵自己不留神,违背了天子意愿,又不是他们逼着崔长陵那么干的。

    眼下也不只是气不过罢了,倒好像叫温祈道玩弄于鼓掌之间似的。

    谢潜大半辈子走过来,大风大浪经历过,当年在琅琊王氏手上都没吃了这么大的亏,如今倒叫温祈道摆了一道。

    他冷笑着:“也不怪你什么,温祈道怎么论都算是长辈,却存了这样的心思来给个后生晚辈设套,说出去也不怕辱没了他的名声。”

    他直呼其名,谢汲低呼一声二兄。

    谢潜一抬手:“知道你要说什么,我心里头是敬着他的,只是他今次干的事情实在叫人敬服不起来。”

    谢汲抿唇不语,到底是替他咽不下这口气,他说得多了,反倒显得是二兄小肚鸡肠一般。

    他犹豫了好半天:“那现在怎么办?我要去见一见令贞吗?”

    这事儿如今是骑虎难下了,哪怕是他远在建康,也晓得其中厉害:“恐怕他们现在人已在襄阳城,而郑檀道大抵是好不了了,我瞧着郑度之倒没什么动静,这几日也都安分的很,但再过一阵子,事情闹开来,惊动了郑家人,他八成得到陛下面前去求情,力保他这个不成器的族弟。”

    “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也许经年过去,他心性有所变也未可知,或许不会……”

    “这话说出来,二兄自己信吗?”谢汲没叫他把话说完,横了心打岔,扬声反问他,“刚到建康没几年,都还没能站稳脚跟时,就替他族中堂弟遮掩人命案子,现在他翅膀硬了,在御史台说得上话了,岂不比那时更变本加厉?二兄还指望他能做个明白人呢?”

    谢潜何尝不知道说这话是自己骗自己,不过给自己一个安心罢了,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现在进宫去面圣,真告诉陛下襄阳出了岔子,案子已经查到了郑檀道身上,那又算什么呢?

    温祈道来信给三郎,固然有他自己的私心,可毕竟也没害了他们兄弟,眼下崔长陵在襄阳“卖命”,他们兄弟却在京城拆台吗?这未免也太说不响嘴。

    “这么着……”谢潜身子略往前倾了倾,左手落在谢汲肩膀上轻拍了下,“你去一趟荀家,把这事儿告诉荀长安。”

    谢汲啊的一嗓子低呼出声来,显得格外吃惊:“这不是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吗?”

    “温祈道的心思虽然可耻了些,但人家总归是为了人家身边儿亲近的人,咱们冷静下来想,真放着崔不问不管吗?他今次是为了什么冒这么大的风险到襄阳去,那不是为一己私利,他为的是天下,是苍生,虽然一时不查陛下心意……”谢潜手上的力道加重三分,“该帮的还是要帮他一把,你去见荀长安,只当从没与我说过此事,与他商量个对策来,他要是说同你一道去见令贞,那你们就好好说说这个事儿,要我说,令贞虽承了郑度之的人情,可未必就真领了这个情,事到如今,他是听了陛下的,才把郑檀道的名字抹掉,当初到底劝没劝过陛下,咱们不得而知,但凭我对他的了解,他八成是劝过了,只是陛下不听而已。”

    不愿意节外生枝啊……

    陛下到底也不是昔年那个杀伐决断的宇文舒了。

    高台上走一遭,那把龙椅坐久了,手底下没了兄弟相残,江山安定,他那份儿野心渐渐地也就被湮灭在岁月长河中。

    到如今广阳王叔疑似有谋反意,他却还顾忌郑家得先帝的那道恩旨,唯恐来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二兄有句话说的是对的,在陛下的心里,似郑檀道这样的人,本不值一提,原是为了郑家手上的那样东西,他才显得格外要紧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