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戚继光也站了出来,说道:“若是独自迎战的话,就算能够打赢,我军的伤亡恐怕也会不小,而将宋吴两国水军拉进来,分担火力的话,我军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取胜,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戚继光将军所言甚是,我大秦水军并非没有战而胜之之力,只是为了将伤亡降到最低,联合宋吴两国水军才是上上之策。”

    周瑜一脸笑意的说道,在他看来这世上最愉悦的事,无异于打一场必胜的仗了。

    “这段时间所收集到的情报中得知,七万倭国水军已被分为了三部,而织田信长率领本国三国水军,这一支水军的战斗力最强,凝聚力也最强。

    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则各领两万联军,这两支水军因为是临时拼凑的,战力肯定不如织田信长所部。”

    收到这时,周瑜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一脸自信的说道:“本督有七成把握,两日后的决战,织田信长定会以本部三万水军为中军,让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两部威望左右两翼。”

    戚继光、李舜臣等将,一番沉思后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毕竟这样的布置对于倭国来说,确实是作为稳妥的布置。

    “戚继光将军,李舜臣将军,若让你们来指挥左右两翼的话,你们需要多少军队,才有把握挡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所部,护住我军两翼?”周瑜问道。

    戚继光想也不想,直接答道:“以我水军之精锐,战船之先进,挡住倭军一翼并不难,若是末将指挥的话,五千水军绰绰有余。”

    戚继光的答案,把李舜臣给吓了一天,他心中的答案是八千,没想到戚继光竟只需五千。

    看来下过一次西洋之后,戚继光在水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已经大大超过他了呀。

    李舜臣自然不愿意被戚继光比下去,但只有五千水军的话,他虽把握能能挡住一翼倭国,但伤亡肯定不会小。

    这种逞强的事,李舜臣自然是不会干的,于是说出了七千这个相对保守数字。

    周瑜估计七千差不多是李舜臣的极限后,于是道:“既然如此,两日后的拒战,你二人就各领一支水军,充当大军的左右两翼。

    戚继光率军五千为左翼,李舜臣率军七千为右翼,本都督率领剩下的军队为中军,共同迎战倭军。”

    “诺。”

    戚继光和李舜臣齐声应道。

    至于赵云、吕布、黄忠等将,因为压根就不会打水战,所以只能全程看着,连句话都插不进去,仿佛是局外人一般。

    两日后,对马海域,九百多艘东瀛战船,背靠南方依次列阵,静等着秦军水军的到来,

    不出周瑜所料,倭国水军的兵力配置,果然是中军三万,左右两翼各两万,和周瑜预料的一模一样。

    不多时,四百多艘秦军战船,也跳出了海平面,从北而来,准时抵达了战场。

    “大都督,倭国水军比我们来的还要早。”陈到汇报道。

    周瑜仰头看了一下天空后,自语道:“织田信长比我预料的心急呀,来的这么早,若是立即开战的话,伯符他们恐怕未必能及时参战呀。”

    略作沉思后,周瑜开口道:“准备一条小船,本督要邀请织田信长前来一会,双方都只准待一个护卫,就问他敢不敢前来赴会。”

    “诺。”

    对于周瑜赴会的要求,东瀛这边很多人都不同意,但织田信长略作考虑后还是答应了下来,毕竟他们对大秦这边的了解太少了。

    正好也可以通过赴会的这段时间,让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等人,好好的观察一下大秦的阵势,从而寻找秦军的阵势的破绽。

    收到织田信长会赴会的消息后,周瑜只带了赵云一人前去赴会,而织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