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论孙武在怎么能打,也仅仅只是个军人罢了。

    国与国之间的争斗,除了军事上对决之外,政治方面的博弈也同样重要。

    孙武对楚作战几乎就没有输过,可楚国却越败越强,无论输上几次,都不会被吴国彻底打倒。

    反观吴国却越胜越弱,而在江夏惨败了一场之后,和楚国之间的差距更是彻底拉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亡国。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楚国的君主刘秀,在政治和治国方面的能力,比吴国的孙坚和孙权要强上太多了。

    就算吴国有孙武这样的不败名将,可以屡次击败并且不断削弱的楚国,以抵消吴国在君主方面的劣势,但只要刘秀还在楚国就不会垮掉。

    可在刘秀的治理下,楚国越来越稳定,国力越来越强,人才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就哪怕是孙武,还想击败楚国的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这也是后来孙武打不动楚国的主要原因,因为吴国还是那个吴国,可楚国却不是原来的那个楚国了。

    如今楚国在军事方面已经彻底反超了吴国。

    至于在军事统帅方面,楚国虽依旧没有孙武这一级别的顶尖统帅,但也有郭子仪、马援、魏章、曹参等众多名将。

    楚国在统帅质量上虽比不过吴国,却在数量上同样也完成了超越。

    更何况,除此之外,楚国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政治方面的优势。

    楚王刘秀是当世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几乎不会犯下错误,而吴国的孙权却昏招连连,在他的治理下吴国内部矛盾重重。

    所以,只要孙权还是吴王,吴楚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这才是刘秀最大的依仗。

    可孙膑的出现却改变这一切,让楚国最大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这让刘秀如何能不忌惮孙膑。

    “孙武之统,孙膑之智,皆是数百年都难得一见,可却同时降生在了孙家,上天还真是钟爱孙家啊。”

    想到这时,刘秀心中对孙坚那叫一个羡慕,他要是有孙武和孙膑辅佐的话,恐怕早就一统南方,然后北上和嬴昊争锋了,又岂会蹉跎在荆南这么多年。

    可孙坚呢?不但有孙武和孙膑这两个旷世奇才,更有伍子胥、鲁肃、吕蒙、谢玄、谢安、庞涓……等等众多天下少有的大才。

    吴国明明有着这么多的人才,却不能加以善用,这要是都还不亡国的话,那可就真的没天理了。

    毫不客气胡说,吴国若是不内斗的话,只需让本国的人才人尽其用,哪怕没有顶尖战将,楚国也根本没有灭吴的机会。

    但吴国偏偏就出了个孙权,让原本铁桶一片的吴国处处漏风,这才让刘秀产生了灭吴的希望。

    刘秀深知乱世之中人才的重要性,而想要和大秦抗衡,他就必须要灭吴,以收江东之才,为己所用才行。

    可如今孙权已被孙策所擒,孙策已经彻底取得了优势,楚国若是在此时出兵伐吴的话,很大概率会刺激到吴国的内部,为自保而团结起来,集中力量一致对外。

    真造成这样的局面的话,反倒是在帮了孙策掌权。

    真让孙策将吴国兵权彻底掌握在手中,让孙武、伍子胥、鲁肃等人重张兵权的话,那楚国灭吴的难度可就要增加了十倍不止了。

    除此之外,中原局势,也是让刘秀不敢轻易发兵的一大原因。

    大秦已经对明国宣战,仅仅是第一轮的试探,就派出足足三十三万大军,这也说明他们的估算有误。

    魏宋两国虽都已发文斥责大秦,并且和明国公开结盟,三国联合共抗大秦,可大秦的实力深不可测,就算中原三国联手未必招架的住。

    若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