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理智,所以才会如此,还请诸位见谅。”

    曹操这个人有时会被情绪左右,从而干出一些连他自己都后悔的事,比如:杀吕伯奢一家、血屠徐州、强娶邹氏,以及杀华佗等等事件。

    等到曹操恢复理智之后,哪怕他心中极为的后悔,可他也只是知错改错,但绝不会认错。

    这点在普通人身上自然是缺点,但放在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身上却是亮点,说明他在这上一个错误之中得到了教训并获得了成长,也就不会在同一个错误上再翻跟头了。

    原史中的曹操,对手弱小,自身底蕴深厚,自然有试错的本钱。

    但如今的曹操,对手无比的强大,自身底蕴又极为浅薄,只有兖州十郡之地,自然没有试错的本钱。

    如今三路秦军攻魏,稍微大一点的错误,就能让曹操万劫不复,就更别说直接和张辽决战,这种致命的大错了。

    众人见此,心中反而松了口气,毕竟君臣有别,主公就算失去理智之下胡乱下令,作为臣子的他们也是必须要遵从的,可打晕主公加以制止的人是长公子的话,那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半日后,曹操苏醒过来,而曹昂也立即请罪,不过恢复了理智的曹操并未责怪,毕竟当时他确实不太理智,儿子将他打晕是对的。

    曹操醒过来之后,当即召集了范蠡和程昱两大军事,前来商议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看着表面一脸平静,可眼神中依旧带着恨意的曹操,范蠡知道曹操已经恢复了理智,起码不会再乱来了。

    “看来主公心中已经有了选择。”范蠡轻叹一口说道。

    “是的。”

    曹操点了点头,随即却又摇头道:“不,应该是本王早就做出了选择,只是却一直在逃避,以为还有退路。

    可元让的死让本王彻底醒悟了,根本就没有退路可言,那只是本王在自欺欺人罢了。”

    曹操不是不知道秦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也不是不知道对他对曹家来说,投降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就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利,也放不下心中的野望,这也是他性格中自私的极致体现。

    所以,在抗秦之事方面,他才故意不把事情做绝,好让一些人以为秦魏之间尚有缓和的余地。

    秦魏两国有姻亲关系,曹操和大秦太上皇是结义兄弟,又是嬴昊的岳父。

    所以,只要曹操不把事情做绝,并且很投降的话,那嬴昊就肯定会给他留一条活路的,而只要曹操不死就一切皆有可能。

    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魏国内部明明有大量的投降派,却也不敢表现的太过明显和激进,毕竟将来还有可能和曹操同殿为臣呢,万一把曹操给得罪死了,将来他记恨和报复自己怎么办?

    但实际上,这只是曹操的策略而已,他根本就没考虑过向大秦投降。

    这就是曹操,一个自私自利且精明睿智的枭雄。

    不真正被逼上绝路,曹操是绝对不会考虑投降的,但真被逼上绝路的话,他再考虑投降也已经晚了。

    曹操只是想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缓和内部矛盾,但夏侯惇的死却彻底打醒了他,也让他明白大秦虽给了他两条路,但对他来说从来都只有一条路,他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其实曹爽、曹德、曹胤、夏侯奉等人战死之时,曹操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却依旧选择了自欺欺人,直到感情最好的夏侯惇战死,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才让他彻底醒悟。

    一念至此,曹操将心一横,他知道这么做极为自私,且极不负责任,甚至会遭到很多血亲的反对,但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不得不说,曹操虽恢复了理智,但夏侯惇的死,对他的影响依旧很大,让原本因为畏惧而未下定决心的他彻底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