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阎锡山热情接待了泰戈尔,而徐志摩则全程陪同做翻译,双方一起共处了三天时间。

    阎老西虽然抠门,但却非常爱面子,而且格外珍惜自己的好名声。此君动辄就要宣传自己,并且善待文化名流,有幸跟泰戈尔聊过几天,这事他足足吹了二十多年,美名其曰:我跟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一起讨论过哲学问题。

    两人的哲学讨论如下——

    泰戈尔:什么是东方文化?

    阎锡山:东方文化就是“中”。

    泰戈尔:什么是“中”?

    阎锡山:有种子的鸡蛋,那种子就是“中”。此种子不可思议、不能说明,宇宙间只有个种子,造化也就是把握的这种子。假定地球上抽去万物的种子,地球就成了枯朽。人事中失了“中”,失了种子,人类就陷于悲惨。

    说得如此绕,不知道泰戈尔当时听明白没有。

    阎锡山吩咐徐志摩道:“小徐,你跟这位汤因比先生说,我很仰慕他的学识见解。”

    徐志摩立即翻译传话,并介绍了阎锡山的身份职务。

    汤因比正好想要了解中国局势,他对阎锡山也有所耳闻,当即笑道:“阎将军你好,我听说过你在山西的优秀治理。”

    “汤先生也知道山西之事?”阎锡山顿觉飘飘然,他的政绩连印度和英国的大学者都知道,这事倍儿有面子。

    汤因比道:“我听周赫煊先生讲的,他非常赞赏你的教育政策,说你是民国办教育中唯一有能力、有魄力,又头脑清醒的人。”

    “哈哈哈,周先生谬赞了。”阎锡山得意笑道,对周赫煊印象更佳。

    汤因比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亲自去山西看看。”

    “欢迎之至!”阎锡山连忙做出承诺。

    当年泰戈尔访问山西时,阎锡山可是组织了代表团迎接,那场面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有军乐队奏响迎宾曲。一向滴酒不沾的阎锡山,还破例陪泰戈尔喝汾酒,足以见得他有多么重视。

    此时的中国人,不管是政客军阀,还是学者富商,都极度渴望获得洋人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洋人。

    阎锡山也不管啥易培基、虞洽卿了,热火朝天地跟汤因比聊起来。看似是在向对方请教,却三句不离自己的山西,疯狂推销着自己的政绩,还把他那套似是而非的儒家见解扯出来。

    徐志摩在翻译时强忍着笑意,他早领教过阎部长“哲学”思想。好在汤因比对中国文化也一知半解,居然被阎锡山唬得一愣一愣的,从此认定阎锡山是中**阀界的思想家。

    “诸位聊得很高兴啊,我跟乐怡要来打扰了!”周赫煊带着张乐怡过来敬酒。

    “我以茶代酒,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阎锡山举杯笑道,“周先生,待会儿敬完酒,你就来坐这一桌。我,还有你,还有汤因比先生,可以畅谈思想哲学问题。”

    “一定,一定!”周赫煊狂汗。

    ……

    朋友太多也麻烦,周赫煊当晚被各种人拉着说话,等他回到阎锡山那桌时,差不多都已经散场了。

    阎锡山低声道:“周先生,你说的话都应验了啊,中央真的铁了心思要裁军,连对我下手的步骤都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你说我该如何应付?”

    “我哪有什么法子?”周赫煊苦笑。

    阎锡山看了看正在离场的宾客,拍拍周赫煊的肩头说:“我明天再来拜访,咱们当面细谈。”

    周赫煊无奈地说:“我送你出去。”

    等周赫煊把阎锡山送出门再回来,张谋之殷切笑道:“贤婿,阎部长、易部长、虞老板,还有三国公使要来参加婚礼的事,你怎么不早说啊?我都没时间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