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正午?正午只是用一些茶点而已,莫非陈学弟没有带点心来?”

    卧槽……陈凯之有点发懵了。

    郑彦这才笑道:“你不知了吧,学宫的一切规矩,都源自太祖高皇帝的圣谕,且早已立下遗诏,一字都不得更改,便连这茶点之说,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罢了,你若是没有,便吃我的吧。”

    他对陈凯之的印象还算挺好,说罢,便也不客气,直接取出了一个小包袱,层层拨开,里头是荷叶包成的桂花糕,取出一块分给陈凯之。

    陈凯之连声道谢地接了。

    而这时候,陈凯之方才知道,为何这学宫里会有君子六艺之类秦汉风格的教学方式,还有许多莫名其妙的规矩了。

    敢情太祖高皇帝生怕后世的子孙改弦更张,索性定下了铁律啊。

    就说这茶点吧,在秦汉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只吃两顿饭的,只有早饭和晚饭之说,因此那时候来上学的人,大多是早上吃饱了,方才出去务工务农,到天黑了,才回来。

    这便是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时代总是会变化,至少大陈的生产力是发展了的,于是这种发展,使生活习惯也开始改变了,于是许多人早上只吃早点,却改为了正午和傍晚吃晚饭,这便是一日三餐。

    唯独在这里,因为太祖高皇帝的铁律,却依旧还保持着数百年前的生活习惯。

    陈凯之心里不禁想,这个太祖高皇帝,倒是真的不简单,心里虽这样想,心思很快就放在了手里的桂花糕上头。

    狼吞虎咽地吃了,肚子却是还没有任何的饱感,这一块桂花糕不吃还好,吃过之后,反而愈发的饿了。

    他便干坐在这里,不好再索要了。

    倒是隔壁座位的几人挤眉弄眼,显是方才也听到了陈凯之和郑彦的对谈,再看陈凯之低头要读书的样子,心里边了然了。

    有人推了一个蒸饼来,道:“陈学弟,我这儿多了一块蒸饼,你吃。”

    陈凯之抬眸,却见是前座的一个举人,年纪三旬,陈凯之对他有点印象,是个不苟言笑之人。

    陈凯之忙道谢,也不跟饿着的肚子做对抗了,便捡起吃起来。

    其他人也不客气,纷纷解囊,这个道:“这是我娘子做的烙饼,你吃了罢。”

    “这是……”

    咦,自己竟有这样的好人缘?

    这是将自己当做吃货啊。

    陈凯之哭笑不得,这时肚中实在是饿,又不得不一一道谢。

    而接下来,倒像是表演的时间,因为这堆积如山的糕点,陈凯之一个个吃了,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自己是热情过份,这位陈学弟,肯定吃了几块便饱了。

    谁料七八块下去,陈凯之很尴尬地继续吃,连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饭量很大,一方面是年轻,另一方面或许是学习《文昌图》的缘故。

    这案上小山一般的食物,竟是被他一扫而空,众人皆是咋舌。

    那郑彦哭笑不得地道:“陈学弟,令尊要养你,肯定很辛苦吧。”

    陈凯之吁了口气,打了个饱嗝,总算是饱了:“家父已经过世了。”

    郑彦面色微微一怔,显然没想到的样子,回过神来,一脸歉意地说道:“哎,实在抱歉得很。”

    “这没什么。”陈凯之摇摇头。

    有了这蹭饭之恩,陈凯之很快便和学里的人打成了一片,其实郑彦这些人,是惊讶于陈凯之昨日令周教导吃瘪的事,可渐渐发现陈凯之这个人颇好相处,也就渐渐愿意和陈凯之打交道了。

    陈凯之本就是个善于融入群体的人,何况和同窗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