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李延庆也愣住了,只见县衙的广场上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足有千余人之多,人群见到牛车出来,纷纷围上来,很多人大喊起来,“县君,留下吧!”

    李延庆鼻子一酸,他连忙翻身下马,走上前对众人施礼,“各位乡亲,延庆以后不能为大家效力了,望各位乡亲保重!”

    广场上,很多人失声痛哭起来,十几名老者上前道:“县君要回京高升,这是好事,我们虽然希望县君能留下来,但也不能耽误了县君的前程,请县君把鞋留给我们吧!”

    李延庆脱去双鞋,两名老者将靴子高高举起,颤抖着声音大喊:“青天大官人把鞋留给我们了!”广场上顿时一片哭声。

    李延庆心中酸楚,又高声道:“请大家放心,虽然我不在嘉鱼县,但我留下的制度依旧会延续下去,小学堂会免费给穷人孩子读书,居养院和安济坊也不会关闭,巡江乡兵依然会存在,一切都不会改变,嘉鱼县会一直繁荣下去。”

    千余百姓含泪大喊:“李青天一路顺风!”

    这时,十几名后生举起青天罗伞上前遮住了他,李延庆上了马,千余民众簇拥着他缓缓而行,沿途不断有百姓赶来送行,码头上已经停泊了两艘千石客船,家眷和随从都已先一步上了船,周平和杨菊带着所有的衙役和捕快在码头上给他送行。

    送行的百姓越来越多,到码头上时已经超过了万人,李延庆和周平、杨菊紧紧拥抱一下,又和衙役捕快们一一告别,他向众人挥了挥手,“感谢大家送行,回去吧!”

    李延庆走上了第一艘大船,这时,码头上一片哭声,李延庆的眼睛都湿润了,他再次高声喊道:“各位乡亲父老保重,李延庆一定会回来看望大家!”

    “县君一路顺风!”

    “县君保重!”

    在一片依依惜别声中,大船缓缓启航了,这时,上万百姓在码头上跪下,重重向他磕了三个头,大礼只对天地君亲师,这是百姓们送别父母官的最高礼节,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爱戴,李延庆向大家挥手道别,这一刻,他再也忍不住,两行热泪流下了脸庞。

    宣和四年七月,在任职一年半年,李延庆离开了嘉鱼县,返回京城。

    ......

    此时,京城的官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赵佶决定第二次北伐,引发了朝野内外的一致反对之声,连王黼也不敢表态支持,更劝服不了百官,赵佶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说服百官支持,减轻压力,赵佶不得不再一次调整宰相,罢免张邦昌左相之职,王黼转任左相,重新启用老臣蔡京为右相,这是蔡京第四次出任相国。

    蔡京不愧是大宋的文官领袖,他公开表态支持天子再度北伐,支持太子为三军大元帅,朝廷的批评浪潮便迅速降温了,数天后,批评的浪潮便渐渐在朝中绝迹。

    王黼虽然也一再表态支持北伐,但他远没有蔡京的威望,加上天子赵佶对他在降低舆论方面的不满,不再那么全力支持他,王黼也不得不开始夹紧尾巴,低调做事了。

    七月上旬,原本负责运送花石纲的数十支船队上艘沙船开始陆陆续续将屯集在江南的三十万石军粮运回了京城,送往河北地区。

    江淮之间的河道上随处可见运粮的船只,战争机器一旦发动,便开始迅速运转起来。

    这天下午,李延庆乘坐的两艘千石客船抵达了京城南面的赤仓镇,这时,船只缓缓停下,只见前面河道上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使客船难以前行,船夫连忙下岸跑去打听。

    片刻,船夫回来对李延庆道:“官人,好像是昨天晚上几艘运粮船翻沉了,现在官府正在打捞,河道暂停通行,至少要等好几个时辰。”

    曹蕴走上前说:“夫君,这里离京城已经不远,要不我们雇牛车进京吧!”

    “天太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