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天下人尝到这道美食,多半也会想到他,再者想到后来这鸭子的其它寓意......把自己的名字和鸭子放到一起,萧唐怎么想怎么别扭。

    另外萧唐在大名府圆社(蹴鞠社,南宋称齐云社)试着改变了蹴鞠的规则,按五人小场十一人大场的现在足球踢法,因为节奏和身体对抗的增加,也已在大名府周遭的蹴鞠社员中风靡,还有类似于搏彩头赌酒时的掷飞镖等新鲜玩法,本来商业发达的大宋在民间对于娱乐项目猎奇心极强,萧唐这些点子一经推出,便马上得到了推广。

    然而这一次,萧唐他玩得更大,他打算成立个乐团,将后来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以及武侠影视剧配乐等引入大宋的勾栏瓦舍中。

    而今天,正是他计划大名府音乐演奏会开幕的第一天。

    两年多前他兴起时唱过武侠风曲目意外受邓飞、杨林等人叫好时,他便动了这个心思,后来经过他一番推敲,或许这个主意真的能成:

    在宋代以前,周朝先秦的礼乐、秦汉时的乐府、隋唐时的梨园乐署...基本以宫廷音乐为主,而宋时曲乐已在民间广为流传,百乐兴起,娱乐场所由宫廷为主转以瓦舍、勾栏为主,其中歌舞、戏曲、杂剧等多式多样,“仕皆倡琴瑟,重乐以治民”。宋代同时也兴起了雅乐复古的风潮。祭孔雅乐编钟、编磬、琴、笙、排箫格式各样,可说是雅俗并济,君民同为乐而喜。

    可除了贩夫走卒听的艳曲小调儿,在青楼间瓦舍等地火的曲目却依然要彰显出一个“雅”字来,由柳永、周邦彦这等大词人填词,再有青楼间花魁行首声韵安排、加以传唱,换而言之,就是词的内涵,远比曲的旋律重要,古曲又何尝不是?樵夫钟子期听出琴师伯牙高山流水之曲,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惜没有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这也说明了当时曲乐极为注重内涵底蕴,针对性过强反而失了大众性。

    然而后世流行通俗音乐却具备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中毒性、娱乐性、商品性、参与性等一系列特征,八九十年代港台武侠影视剧红火,同时也创作出了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剧配乐、主题曲,另外诸如宗次郎、横山青儿等RB著名音乐家,还有当时国内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华传统民乐的女子十二乐坊......

    因为要凸显中国风的元素,所以那些曲目音乐使用的乐器大多是中华传统乐器,而打击类乐器如现在的架子鼓,萧唐则用皮鼓等乐器代替做过尝试,基本上而言,萧唐现在聘请的乐坊乐师基本可以将后来大多流行配乐、音乐演奏出个九成。

    一些原有的古曲,比如96版笑傲江湖中琴箫合奏改编自南北朝时候的普庵禅师作的普庵咒,黄飞鸿系列主题曲男儿当自强改编自唐朝皇家乐曲将军令,也都经过了重新的编曲使得流行元素增强了许多。

    只是......宋朝时节乐师又不按“唞拉密发搜拉西”来记谱,萧唐又是既不会写五线谱,又不会按中华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来标示,最初试演奏时萧唐只能先拽个弹琵琶的铛铛铛地口述,再抓来个吹箫的嘴里直哼哼小调儿,搞得乐匠乐师们大眼瞪小眼,都以为自己这个雇主是个癫疯的。

    好在燕青吹弹唱舞皆精,许贯忠好琴,也精通音律,两人又是心思聪颖的,他们理解萧唐的意图后先加以演奏,那些乐匠乐师渐渐有了头绪,五天、十天、半个月.....这乐团已能大致能演奏出萧唐要求的效果。

    苏瑾娘也曾听过萧唐改编过的一首侠骨柔肠、清新悠扬的萧曲,听罢确实直感觉到如痴如醉,可她实在不明白眼前这个要嫁于他的男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

    萧唐静静看着眼中透着疑惑的苏瑾娘,微笑着且不答话,只是轻轻抬起手,将苏瑾娘垂下的几丝鬓发梳理过去。

    苏瑾娘叹口气,说道:“知道你的主意多,可见你又是练武、又是打理府内事务、又是忙这忙那的,毕竟你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