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这时南营的副将袁枢和北营的副将张环二将奉了主将陈潜夫和马万年之命,各自带着一支人马前来勤王,三更天这边如此大的动静也惊动了他们,得报之后才知道有人偷营劫寨,他们担心陛下的安危,两员主将立即行动,各自抽一支人马让副将亲自带队前来勤王,二将来到时,这边的战斗基本上结束了,但是西城交战正酣。

    二将过来给朱由崧施礼,朱由崧立即判明了李自成的意图,一看二将来的正好,立即传旨让二将带着本部人马赶赴支援西城,朱由崧知道这是李自成的声东击西之计,用兵的重点肯定是在西城,他们突围肯定是往陕州方向逃走。

    这时城中肯定空虚,朱由崧立即传旨,南营和北营以及东营集合将士立即攻城,这是临时决定,四更天时左右,包围洛阳的三面人马立即行动起来。

    同时明军将士也纳闷了,这个李自成今晚的行事有些离谱了,刚困住他们还不到一天,便要弃城突围逃走,既然不想坚守城池与明军决一死战,为何不早些望风而逃?这李自成行事真是令人难以捉摸,一时间这些将官怎么想的都有。

    朱由崧先打发走了二将,将营中的事务暂时交给大太监李国辅、李全、柳春红和方东旭等将打理,这便清扫战场和看押俘虏的事儿,具体的攻城任务交给了马金花和贺宣娇,但他不放心西城,亲自带一支人马往西城而来,随行护驾除了五千马队之外,还有赵甫的五百火枪营。

    朱由崧绕走南城赶往西城,刚离开东城,三面攻城的队伍便呐喊着向洛阳城扑来,无数的火把加上城中的大火将整个天空都照红了。

    朱由崧一边往西城飞驰,一边想,进城的时候屠城,临走的时候放火烧城,大顺军的行径跟土匪没什么区别,单从这件事来看,他李自成就不会成功。看看他在北京都干了些什么,军纪不严,拷官助饷,纵兵抢劫,滥施酷刑,失去了民心。

    现在他又在洛阳干了些什么,先屠城后放火,李自成领导的说是农民军好听些,其实就一帮参差不齐的乌合之众,崇祯帝称他们为贼并没有冤枉他们,当初被逼逃出北京的时候放火,现在在洛阳出逃时仍然放火,贼人行径无处不伴随着他们,他李自成不败谁败?!

    退一步说,如果没有吴三桂,还会有张三桂李三桂等什么的三桂,另外如果当年的一片石之战大顺军胜了,鞑子没能入关,还会有一片砖之战一片池之战的战败等等,鞑子照样能够入关,也就是说这看似偶然的事件其中蕴含着必然的历史趋势,即李自成的江山必然难坐长久。

    自古以来就是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因此才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民心,即便是靠一时的兵强马将侥幸得了天下,这江山也难坐长久,历史上这样的佐证数不胜数,那些短命的王朝大抵都是如此,他李自成再有能耐也跳不出这样的规律。

    朱由崧一边跑,一边在马上胡思乱想。

    视线暂时转到西城。

    李自成之所以让最后的出城的军队放火,当然有他的想法,一是就这么走不了能便了朱由崧,给他留下一片废墟,这跟当年多尔滚和汉奸吴三桂率领鞑子把李自军赶出北京时,李自成的心态一模一样。第二这也是他的一种突围战略,那就是这一去就不复返了,不给自己留后路,断了手下兵将包括他自己的念想,只有往前舍死杀敌突围一条路,这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成功便成仁。

    从这一点看,他李自成仍不失为战略家或军事家的称号。

    西城大开,四万大军倾城而出,马队在前,步卒垫后,粮草辎重等在中间,像开闸泄洪一样向西城的明营杀来。

    在前面开道的便是两员大将李过和田见秀,负责断后的大将是高一功和刘体纯,李自成左侧的大将是李来亨,右侧的大将是白鸣鹤,李自成和牛金星,宋献策被保护在当中。卫队长双喜手提双刀,带着护驾的甲衣卫士紧随李自成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