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郑成功的办法是困城。

    既然不能速战速决,那就给他来个持久战。既然硬攻不下他们的棱堡,那就把他们困死在里面,让他们自生自灭。

    也许他们的积蓄很多,但是,困他们个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年,让他们坐吃山空,再多的积蓄也得弹尽粮绝。

    他们可能会等待荷兰的援兵,但是荷兰地处北欧,这是个弹丸之地的小国。他们的海上力量再强大,距离中国海疆何止万里?在中国的家门口,能打赢他们一次,就能打赢他们两次。只要能断绝了他们的水上来援,又不让他们出城,时间长了,他们不坐以待毙,只有乖乖出来投降。

    至于说他们的军队远隔几百里的重洋,军队补给不成问题,困城的期间他们可以在岛内宣传大明政策,安抚人心,取得当地居民的支持,然后还可以垦荒种田,实现自给自足。

    困城本来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军队中常用。但是郑成功把自己的这种策略详细的说出来,无论是施琅,还是姚启圣,无论是兵部尚书刘肇基,还是水师指挥使贺兆雄,他们都觉得此计可行。

    如果这样硬攻下去,别说7万人马,就是10万人马,都填进去,恐怕也难以拿下这两座城堡,这岂不是草菅人命?按照郑成功的策略,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之内,肯定能解决这批红毛贼,然后向陛下报捷。

    但是兹事体大,任凭他们这几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也做不了主,还得奏报他们的陛下朱由崧拍板决断。

    刘肇基,贺兆雄,郑成功,施琅几个人联名给朱由崧写了一封奏折,奏折中详细秉陈了登岛作战的经过,和郑成功的困城策略及可行性分析。

    奏折写好之后,派出一艘大舰船,让水路两岸本事都过硬、又身居厂卫高层的李全夫妇带着奏折,200名水师军将随行听用,漂洋过海,到大陆来见朱由崧请旨。

    “棱堡?”朱由崧一愣。

    岛上的战事朱由崧早就知道了,他最及时的情报系统当然是来自锦衣卫和东厂,随着朱由崧一路亲征,打了一圈,基本上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个,光伏的大明帝国,赫然屹立。锦衣卫和东厂的势力也进一步加强,他们不敢真是文武百官,各行各业,还渗透到了军队之中,为诸如从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有时候甚至直接参战。

    李全就是厂卫的高层人物,这里的战事有专人负责向陛下禀报,别看隔着几百里的大海,仍然无法隔阻他们及时传递信息,这只能说明厂番势力的庞大。

    从厂番处得来的消息,与文武众将的奏折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正式的公文,书写的格式,输送的渠道等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但是对于同一件事来说,这两种信息渠道如果一致了,说明厂番的消息及时准确,而文武百官也没有,欺上瞒下,虚报战功的行为,否则必有一方出问题。

    朱由崧善于运用这两种渠道获取信息,不偏听偏信,前后的对比很能说明问题。

    厂番和百官知道这些之后,他们就更加谨慎,不敢妄语。

    因此,无论大明水师在海上追歼荷兰战舰,还是明军登岛后攻击,荷兰城堡的战斗,朱由崧都能及时得到消息。

    就在李全带着郑成功他们几个联名写给朱由崧的奏折,航行在大海上的时候,朱由崧已经悉知他们岛上的难处了,只是还没有接到正式的奏折。

    不过朱由崧已经在考虑如何攻破荷兰人的棱堡了。

    “妈的,这些红毛贼不只是在海上厉害,还会修出如此固若金汤的城堡,先别说兵部尚书刘肇基与铁臂苍龙贺兆雄,连郑成功,施琅,姚启圣,刘国轩这样赫赫有名的历史大人物也吃了败仗,看来朕想的也有些简单了,认为只要能登上台湾岛,驱赶那些荷兰红毛贼,手到擒来,看来不是那么回事,还有些嫌麻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