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出了司马府,  顷刻间便行长干里,果真人声鼎沸,喝道声、马蹄声、叫卖声嘈嘈杂杂,百姓穿行其间,  乱跑的孩童,  捂嘴窃笑的小娘子,吆喝不断的壮汉,接踵而至,石启那两匹骡子在人群中容与难行,索性命从事把骡子还了回去。

    从事想起他来时一路所提诸事,遂边挤边问道:“大人在大司马跟前提益州刺史府的事情了?”石启点点头:“提了,只是我看大司马似有难处,那刺史温辇是故去太尉温济之家里人,  当日钟山一事,  太尉出力不少,我猜大司马怕就是这个难处了。”

    “大人,其实要下官看这事,  错也不全在府衙,  蜀地各族杂居,有些本就喜持械生事,  好斗之风历来有之,那流匪头目亦是凶残无道,  烧杀抢掠,  又岂是安分百姓?”从事刚说罢,  前方背篓的老伯正停步往上托了一拖,篓里两只鸡咕咕乱叫一阵,又抖出几根鸡毛来,冷不丁扑进从事鼻间,从事忍不住打了个巨响的喷嚏,引得旁人啧啧称奇,石启笑道:“看见没,这是那老伯的鸡在提醒你要慎言!”

    从事很不以为然,心道大人你也知道慎言二字,就没见大人你慎言过……石启道:“倘不是长官们不理政事,且又盘剥无度,激得民变,哪来这些事,你且往四下里看看这些百姓,哪一个不想安安生生过?”从事摸了一把鼻子答道:“大人所言有理,可流匪越胆大妄为,横行无忌,不将天子命官放在眼中,肆意挑衅,也实该剿杀。”

    “头目自然要剿杀的,剩余的还是要招抚,流匪成千上万,都杀了,地还要不要种了,粮还要不要交了,等着吧,看大司马如何处置这一事。”

    两人说话间,既寻到了官舍,便住了下来。石启懒得洗漱,径直往床榻一躺,忽就想起来时所闻吴县流民作乱一事,又思想着东南六郡,虽富庶有余,百姓的负担却也是最为深重,中枢财政所仰赖者,正在东南诸郡,是以底下逢灾便有流民作乱生事,亦是常态了……

    翌日,大司马府点卯一过,各功曹参军一众人便往成去非所在的正厅来。大司马开府之初秉持着文不掌军,武不干政之准则,文武两套班底在各自事务上便日渐泾渭分明,同国朝各州郡刺史都督文武不分的惯例大相径庭,众人虽缄口不谈,心中却皆知,这一举恰方是正道,且最终集权者,在大司马一人,无论政令军令,皆出于其一身而已。

    公府里各曹例行禀事,小半个时辰下去,方见原台阁度支部尚书郎今兼公府税曹主官的李祜携几人抬进一沓沓册薄来。

    李祜姗姗来迟自有其因,他如今台阁公府两下里奔波,每日亦是忙得足不沾尘,尤其是自进入凤凰七年,二月大司马递呈天子《上疏陈便宜七事》阐释新政,眼下阳春三月,各项事宜便要真正具文放至京畿乃至江左诸郡县府衙。新政的风头既显,京畿各有司班上朝下,茶余饭后,无不借此以佐闲谈,各京部司衙里,真正每日过来点卯做事的,无外乎些不入流子弟,相聚提将起此事,或议土断,或议并官省职,然最感奋处,莫过于破格擢选一项,因原巴郡太守石启新任丹阳尹,这一事足以激荡起阵阵风浪,石启资名尚轻,却得以身居如此机要之位,实在不能不勉力着一众在府衙中懃恳于王事却升迁无门的寒庶子弟将此视作一个难得的契机。

    而怪异处,亦十分明显,大司马虽如此上疏,公府属官佐吏,十之六七却仍出自于江左四姓及张、温、韦、朱等几大世家。除却公府不谈,就是朝中新空出的如仆射、大尚书两个要紧位置,也分别由张蕴次子张度、韦公三子韦兖继任,这两人可算江左二等世家出身,如此以来,江左世家地位的微妙升降也尽在时人的浮想联翩之中。不过如此种种,似乎仍同寒庶子弟多无关系,然有心者只要细辨,依然可观得大司马公府中世家子弟多担清要之职,许不过装点门面耳,但凡涉及国朝社稷重要实务的位置上则大都为一如石启或不如石启的资名甚浅者。如此也算两全,世家子弟既以理事为俗务,大司马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