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之辞:

    “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顾未明素来多不法之举,今上的处决牵涉到败坏的纲纪是否能重回正轨,臣等以为当依《大祁律》处决。”

    这话还算说到点子上去,官仓的案子后续接上乌衣巷跋扈子弟,只要惩罚到位,自有震风凌雨涤荡之用。顾未明同一众江左浮华子弟素有放纵奢汰之名,门第中人,不思上自贤父兄,下至佳子弟,常人所言“忠臣出于孝门”,反之亦然。英奴且不去思想朝堂之上顾未明的不恭状,光是念及先帝年间,当时的御史中丞就弹劾过顾未明数次,只因前大将军气焰太盛,竟把其他人其他事压得毫无光彩可言,先帝睁只眼闭只眼,反倒担心乌衣巷被大将军抓了把柄,唯恐给本就势穷力屈的局面雪上加霜,也只能实偪处此,任由他去了。

    此一时,彼一时,世无常势,天子自然要揆情审势,此案可谓阪上走丸,三司审定,只等天子诏班议处。就在三司尚未有定论之际,已有稀稀疏疏的奏呈时不时递上来,或有言顾未明平日行为不端者,或有连带着弹劾其他大姓子弟如何不以孝悌为首,不以学问为本,而以趋势游利为先,更以交游为业。台党连群,互相褒叹,以毁訾为刑戮,用党誉为爵赏,乱政败风,皆法之不所取,刑之所不赦。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如此种种,似乎百官只翘首以候又一场天翻地覆。不过所有的奏呈皆留中不发,天子并未急急表态。

    就在御史中丞自禁宫而出,回到府邸之际,暮色早已下来,中丞大人年轻时曾患眼疾,当时虽治愈,却还是留了遗症,如今上了岁数,更为明显,因此在撩袍上阶时并未留意到大门前有人等候,待那人上前唤了一声,才定睛瞅了几眼,那人忙道:“顾大人想请大人您去府中一叙。”

    沈复沉吟片刻,很快婉拒:“非常之时,不宜会面,我需避嫌,你家大人更是,代我转告一声吧。”说着也不给那人再留开口机会,兀自进了家门。

    这来传话的小厮愣怔片刻,等了几个时辰,也不过这样的结果,似早有预料,心底叹气,仍扯了马飞快回了乌衣巷。

    顾勉此刻正在书房里不住地来回踱步,见小厮气喘吁吁进来,心已凉了一截,皱眉道:“不肯来?”

    小厮便把沈复原话说给他听,顾勉眉头皱得更深,成家和沈复有姻亲之由,他顾家要论亲疏远近的话,并不比之远。阿灰的妻子正是沈复从弟之女,沈复为人刚直,不念私交倒也在预料之中。顾勉顿了片刻,又问:“可打听到些消息没?”

    “大人说完这几句,根本不愿再听小人多言,小人只能眼睁睁见他进去,也不敢跟上再做纠缠。”小厮忙躬身答道,顾勉听了半晌不语,挥手示意小厮出去,一人在书房独坐许久,忽霍然起身,朝外急走几步:“来人,把那树上的寒鸦给我打下来!”

    唬得跑来一众小厮,见他脸色阴沉得很,一时都有些懵然,并无人留意到有寒鸦乱啼,此刻齐刷刷都朝那园子中仅有的一株巨木上瞧去,虽说时节已致枯叶委地,上头光秃秃凄凄然一片,但因天色向晚,兼书房还未掌灯,此刻黑灯瞎火,更是什么都瞧不见,还是其中一个平日里最灵醒的小厮上前小心问道:

    “大人,容小人爬上去瞧瞧,怕别是老鸦在上头偷筑了窝。”

    “天寒地冻的,要筑巢也早该筑好了,平日里都不曾见,难道那丧鸟突发奇想跑来筑巢不成?!”顾勉的无名火越发炽烈,劈头盖脸便把出头的这个骂了一通,其他人都耷拉着脑袋默不作声,只道枪打出头鸟所言果真不虚,一壁幸灾乐祸那爱显摆之人终受责,一壁又忧心不止,顾勉平日里少言少言,也罕有动怒的时候,眼下一触即发的火气,到底让人惴惴,府里自六公子被带至廷尉署,气氛便这样僵硬压抑着。

    “都滚,都滚!”顾勉甩袖折身仍回房中坐了,还是不让掌灯。不多时,竟又听得那一声声哀鸣不止,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