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PS:看《伐明》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如今整个陕北之地,到处都是食不果腹的饥民,听到下山虎这里有粮,附近的饥民顿时蜂拥而来,从十里八乡朝董家堡涌来。

    下山虎打开董家堡后,马上开仓放粮,大招饥民,短短一天时间,就召集了上千青壮,在顾世虎率领的官军赶到前,下山虎等人已经堵死了城门,做好了坚守的准备。

    在古代战争中,攻城的一方虽然占据主动,但是却往往非常艰难,只要守城的一方意志坚定,组织得力,两边战斗力没有非常大的差距,攻城的一方除了长期围困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攻城的战斗往往会旷日持久,在古代的战例中,常常有连续几年围困攻城的记载。

    等火炮出现在战争中时,这种威力巨大的攻城武器很快受到军队的喜爱,从明太祖开始到宣宗时代,明军一共铸造了十三万门各种火炮。

    但是这个时候的攻城火炮还有许多缺点,除了威力较弱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缺点就是重量太重,尤其是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想要带着一门五千斤重的红夷大炮行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况且这种威力极大的火炮,价格也十分昂贵,现在也只有澳门葡萄牙蛮夷能够铸造。

    每铸造好一门红夷大炮,都会赶快运往京师,辽东等军情险恶之地,哪里是一个小小的延长县守备能够得到的。

    就是延绥地区最重要的榆林城,恐怕城头上也没有几门这种红夷重炮。

    顾世虎的军中,只携带了八门虎蹲炮,这种火炮重量很轻,射程很近,威力也不算很大。

    虽然能够装填散弹,是一种杀伤近距离步兵的利器,但是如果用来攻城,却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

    况且董家堡城墙上也有四门虎蹲炮,这四门虎蹲炮,因为高居城门之上,射程还大占优势。

    加上下山虎等人出身边军,都能熟练的使用这种武器,在火炮对射中,不仅不落下风,还能占据一点儿优势。

    顾世虎原本以为祸乱董家堡的只是些许饥民,只要官军到来,就能一鼓而下。

    却没想到下山虎等人如此难缠,在炮战中落了下风之后,顾世虎马上开始打造木梯,开始蚁附攻城。

    董家堡南宽北窄,修建在一处高岗之上,地势较为险要,南堡墙长有一里,却建在六丈多高的峭壁之上,根本爬不上去,北堡墙只有百步,但是地方狭窄,利于守备。

    等官军到来之后,只能攻打北堡墙,就连攻城常用的围三缺一之法,也不能使用。

    官军堵死了退路,让城中的饥民更加拼命,这些饥民尽管刚刚召集,没有任何训练,更不可能在野外列阵而战。

    但是在堡墙内守城,还是颇有用处的,加上他们为了保护粮食,更加激发了拼命的勇气。

    下山虎为了消除隐患,在刚刚稳住了阵脚时,就将董家堡内的董姓族人一股脑斩杀干净,头颅全部抛出城外,董家的妇孺也全部充为营妓,奖励最勇敢的士兵。

    经过下山虎的整顿,董家堡内现在既无后患,也能同心,居然与顾世虎的官军打的有声有色,顾世虎连续两次攻城,都已失败而告终。

    顾世虎多年的征战,从小兵成为守备,并不是靠溜须拍马,而是有一套真实本领。

    以他丰富的经验看来,任何时候手中都要有一支过硬的预备队,以免发生不测。

    前面的两次攻城,顾世虎都没有使用最精锐的家丁,就连斥候夜不收,也没有使用。

    顾世虎营中只吃七成空饷,养五十个家丁,尽最大的可能维持着麾下军队的战斗力,已经算是明朝军队少有的合格将领了,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