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取来看看。”房玄龄打起了精神。

    便有书吏忙是取了报纸上前,送到了房玄龄的手里。

    方才大家还在猜测,今日头版是什么。

    因而纷纷看向房玄龄。

    许敬宗忐忑不安地率先道:“房公,头版可是关于精瓷的事吗?”

    房玄龄摇摇头道:“不是。”

    一旁的杜如晦捋须大笑道:“哈哈,看来如我所言,这陈家是真的心虚了。”

    “不。”房玄龄的脸色却是越来越凝重了,口里道:“不是心虚。”

    “噢?”所有人的脸色一沉,他们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杜如晦的神情认真起来,道:“房公,头版刊载的,到底是何事?”

    房玄龄看着报刊良久,方才抬头起来,深吸了一口气才道:“你们自己去看吧。”

    接着,他将报纸传阅了下去。

    而拿了报纸的人,个个脸色阴沉起来。

    今日头版刊载的,乃是自鸾阁里来的消息,说是为了杜绝像陆家讨要谥号,还有许昂横行不法之事,鸾阁既奉了皇帝的旨意,那么势必要广开天下的言路,为皇帝查知天下的实情,防止再有藏污纳垢的事继续发生。

    于是……鸾阁下令制造一种铜制的匣子,类似于邮筒的模样,置于长安各处,令天下的百姓上言朝政的得失、伸冤、自荐。

    不只如此,还要在太极宫前,设置一面鼓,称之为登闻鼓,若有人有大冤,可进行敲击,这鼓声的敲击声,便连宫内的鸾阁也可以听到。

    报纸传阅到了杜如晦时,杜如晦只一看,已脸大变,厉声道:“他们这是想要做什么?”

    这是十分严厉的斥责。

    杜如晦勃然大怒。

    其他宰相们看了,一个个脸色铁青。

    很明显。

    事态又扩大了。

    而且扩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看上去,这头版之中可谓是说的冠冕堂皇,只是希望能够接纳从天下来的建言,广开言路,同时可以打击一些不法之事。

    而且鸾阁确实没有执法的权力,鸾阁得到了这些伸冤的人,还有各地来的奏疏,会进行清理,一部分代替这些人上呈宫中,另一部分,或是让人登报讨论。

    看上去,十分完美。

    可是……这里头却有一个问题。

    大唐的体制在于,皇帝将统治天下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三省。

    而三省则依靠六部以及各个衙署治理天下。

    这是自古皆然的制度。

    理论上来说,三省和六部,就是中间商,皇帝是厂家,而天下百姓就是消费者。

    头版之中要做的事,却变成了另一回事了。

    若是人人都可以通过铜匣子进言,那么还要中间商,不,还要大臣们做什么?大臣们不就是干进言的事的吗?

    倘若人人有了冤屈,都跑去将自己的冤屈投递到铜匣子里,那还要御史台,要刑部和大理寺做什么?

    某种程度而言,鸾阁就等于是把三省六部直接踹开到一边去了。

    意思就是说……你不带我玩,我就自己玩,反正鸾阁有直奏宫中的权力,那我就搜集天下臣民们的奏表,自己和皇帝讨论机要。这天下百姓若有什么冤屈,我们鸾阁自己去查证,而后直接上奏皇帝,给人伸冤。

    那么三省呢?

    三省干啥?

    六部呢?

    显然……这是在挖墙脚,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行为。

    当然……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