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我们是劳师远征,奔袭数百上千里,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我,而在高昌。这五百骑奴,难道不显得可笑吗?”

    陈正泰气定神闲:“有这五百骑奴,完全足够了,你不必担心,高昌我定好拿下不可。”

    崔志正觉得陈正泰这人很别扭,劝不住,于是禁不住长吁短叹,一副惋惜的样子。

    棉花……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这可是最上乘的棉花啊。

    只是他拿陈正泰没办法,只是觉得自己心里憋得慌,花了这么多的心血,便是想拿下高昌,又是教唆门生故吏们上书,又是想办法在背后推波助澜,哪里想到……还是一场空。

    五百骑奴……

    他摇摇头,只是叹息。

    当日在崔家大快朵颐,而后被崔家礼送至西宁,西宁这里,巨城的轮廓已是差不多齐备了。

    里头的别宫,到衙署,再到市场,还有城中铺设的地砖,包括了各坊的坊墙,以及一应的设施,几乎已开始到了修饰的阶段。

    大抵到了来年年初,便可彻底的完工。

    陈正泰在城外,搭起了一个大帐,护军营的帐篷,则围绕着大帐,进行警戒。

    其他各营,纷纷驻扎起来。

    这些官兵,第一次来这河西,哪里都觉得好奇。

    这巨大的新城之外,是连绵的帐篷,都是匠人们和远来的商贾们所修建的,人们栖息于帐篷之中,处在污水横流的简陋世界里,这里人声嘈杂,可在这里,似乎人们都心里怀着希望。

    每日起来时,看到这座巨城,都会令人生出期待。

    匠人们希望城市修建好之后,领到足够的工钱。

    商贾们希望,以后可在可以遮风避雨的城中市场进行贸易。

    甚至连那巍峨的别宫,似乎在人们的心底深处,都成了荣耀的证明。

    天下有别宫的地方,不过是洛阳和扬州而已,再一个,就是西宁,将来这里,一定可以成为像洛阳和扬州那样的地方。

    …………

    大帐里,布置的很温馨,几盏油灯冉冉。

    地上铺了精美的波斯毯子,使这里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这里桌椅、床榻一应俱全。厚重的帆布,将夜里的风隔绝于外,暖盆里散发出热量,使这帐篷里温暖如春。

    武诩低着头,趴在案牍上,为一个计划的章程书写最后一道收官的命令。

    而陈正泰显得兴致高昂,他背着手,来回踱步,一面道:“那些骑奴,不知是否有了消息……还有……方才接到了奏报,说是那侯君集,已凑齐了三万精兵,准备要从长安开拔了。”

    “恩师似乎不喜欢侯将军?”武诩听到此,搁笔,她显得有些奇怪。

    按理来说,侯君集一直都维护着太子殿下,而恩师和太子殿下交好,彼此之间,应该很是交好才好。

    何况,侯君集已是吏部尚书,若是能交好,对于恩师而言,帮助也是很大。

    毕竟……陈家有不少门生和子弟在朝呢,若是侯君集肯提供一些帮助,将来这些人的前程,可以更加鹏程万里。

    陈正泰冷笑道:“侯君集?此人心术不正。当然不喜欢他!”

    武诩道:“他心术不正,与恩师又有什么干系呢?这世上,除了恩师之外,哪里有完美无瑕之人啊,人若是没有了私心,那还是人吗?恩师何必要用圣贤的标准去要求此人呢?在我看来,一切都只要权衡利弊就好了,只要恩师觉得有利,与他交好又何妨?”

    “你不懂……”陈正泰摇摇头,其实……陈正泰也有些不懂,理论上来说,武诩的话是对的,世上没有人完美无缺,何必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