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时立下了大功之外,就是状告李靖谋反了。

    玄武门之变时,愿意追随李世民的人很多,立功劳的人更是数之不尽,他侯君集还排不上号,至多就是凭着这功劳,获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同时在军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已。

    而状告李靖之后,侯君集却是一跃而起,成为了军中可以和李靖平起平坐的人。

    此时,李靖忐忑地道:“其实……臣早就料到他的心思,只是……臣毕竟当初在玄武门时,没有追随陛下。因而固然是打落了门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咽,吃下这一记闷亏。只是……臣所担心的是,侯君集此人,利用一切方法,想要实现自己的野心,而陛下事先竟没有察觉,竟还认为他忠心耿耿,这样的人,他做校尉时,就想做将军,做了将军,便想统帅天下兵马。一旦统帅了天下兵马,接下来,就该有更大的窥测和觊觎了。陛下怎么能不防备呢?”

    李世民手搁在自己的膝盖上,手指轻轻的拍着自己的骨节,面上没有表情,只是目光渐渐幽深,显然此时也在咀嚼着李靖的这一番话。

    顿了顿,李世民道:“军中……侯君集有不少的门生故吏吧?”

    他轻描淡写的问出这番话,可这既然问了,自是不可能无关紧要了。

    李靖却是苦笑道:“年轻的将军之中,投靠侯君集者甚多。”

    他生怕李世民觉得自己的话有些夸张,于是解释道:“臣毕竟不是陛下的腹心,所以虽为兵部尚书,却一直害怕结党,便尽力的避嫌……”

    李世民点头,他理解李靖的处境,因为玄武门之变的事,再加上侯君集状告他谋反,虽然没有得到追究,可李靖这样的大功臣,其实一直都处在恐惧之中,不敢轻易和人结交以及联系。

    如此一来,那些想要攀附李靖的人,自然大失所望!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即便和李靖关系好,李靖也不敢推荐他们,生恐被陛下认为这是他任用私人。

    这些人既然结交李靖而求取不到自己的高位,自然而然,也就散去了。

    李靖又接着道:“可是侯君集,一直被陛下所信任,而且他又与太子殿下亲厚,更是被陛下拜为吏部尚书,想要结交他的人,可谓是过江之鲫。在这军中,任谁都知道,只要侯君集开了口,用不了一年,便可从校尉跃升为将!故而,不知多少人为了结识他,而对他言听计从,臣不敢说这些人都是他的党羽,可是论起在军中的威信,臣已远不及侯君集了。”

    李世民皱眉起来,其实这些……李世民是心知肚明的,侯君集在军中有如此大的影响,根本就是他自己纵容出来的。

    若不是自己的赏识和信任,或者说,当初自己期待侯君集来挖李靖这些人的墙角,怎么事情会到这个地步呢?

    李世民便叹息道:“朕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李靖朝李世民看了一眼,欠身道:“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凝视着李靖:“当初玄武门之变时,你为何按兵不动,对朕的诏令,无动于衷?”

    这是第一次,李世民直接询问李靖。

    以前,君臣二人对此都刻意的回避,相互都很别扭。

    要知道,这李靖当初也是李世民提拔出来的,在李世民心底,这玄武门之变时,谁都可以不追随自己,唯独你李靖不能躲着,也不能置身事外。

    李靖沉默了很久,却不敢回答。

    “你说罢,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隐藏的呢?”李世民淡淡道。

    李靖随即露出了苦笑,这才道:“从八王之乱时起,夺门之变就成了天子们登基的手段,这数百年来,哪一次不是如此呢?多少将军们拥立着皇子和宗室诸王们,带着兵杀入皇城,最后耀武扬威。可是……陛下……这是对的吗?将军们不是凭借横扫四夷而获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