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类还不明确,技术大部分都能通用的时代,生产线稍加改装扩建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装甲车辆。

    不过张诚却没有像其他公司工厂一样大幅度削减工人的工资和裁员以节约资金。他的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工人们也非常感谢他的慷慨。这真的是救命的事情。张诚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钱多的没有地方去花。他是明白一旦这么做了会给数不清的家庭带去无尽的痛苦!张诚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赚钱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做重要的事情而已。

    同样的收购还发生在其他一些工厂和实验室之中。张诚仅仅花费了数亿银元就完成了初步的生产链,这在股灾之前完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这场浩劫为张诚节约了大笔的资金。

    底盘生产线的改造扩建实际上并不困难,说白了就和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线差不多,这能有多难?

    “现在初步的装备已经有了。”张诚看向史钦中将,应声开口“现在提供给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主要都是用来训练的。先让士兵们熟悉这些新式武器的性能,最多几个月之后所有的装备都能够到位,那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术训练。”

    笑了笑,张诚轻声解释“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去扩充产量。毕竟下一批的订单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得到。养着这么大的生产线可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我明白。”史钦中将用力的点了点头,目光之中闪过一抹欣赏之色“陆军是不会亏待你的。”

    大明陆军采用的是军备外向采购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和平时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维持庞大的工厂。他们只需要拥有充足的军费去私人工厂购买就可以了。

    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而不是将重要的军工安放在军队的手中。主要原因就是数百年前大明工部那些被当做奴隶一般使用的工匠们的产品质量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在战场上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军队再也受不了了。他们开始从私人手中购买武器装备,这也间接的促进了资本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是皇室还是财团和朝廷都不能接受军队太过强大。什么都有,自己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军队还有谁能制约?将军用物资的供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少可以压制一下军队。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爆发,出身于军队却开始逐渐掌握重要武器供应的张诚早就遇上打压了。而军队高层对于张诚这种特别的信任和重视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让张诚负责采购制定的同时还做着最大供应商?军队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时势造就英雄,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

    现在的这种经济形势下,大明陆军的下一批订单什么时候会下达,谁都不知道。张诚贸然扩充产能的话,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这种军事用途的先进东西肯定是不能对外出口的。那就等于是张诚自己扛下亏损。

    除了张诚之外,谁都不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

    海军上个月向张诚下达了第二批飞机的订单,不过数量非常少,只有区区六十架的单子。这批飞机主要是用来给海军的航校教学使用。

    这段时间海军又接连进行了好几次的实弹试验,每一次的试验都狠狠的刺激了海军的自信。坚定了他们转型的决心。不过,和陆军一样,拥有长达数百年历史的海军同样也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是一蹴而就。海军的保守势力同样无比强大。

    而且,现在经济形势异常恶劣。削减军费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哪怕是向来财大气粗军队也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张诚的东西虽然好,可是他们也不敢买太多。

    实际上维持军队才是最大规模的开支。人员的薪水,服装,武器装备,吃饭,医疗等等。各种装备的采购,维护,保养,使用,磨损等等。军队的规模越大,维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