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猫耳洞就是在堑壕的侧壁上挖出一些小型的防炮洞。让驻守堑壕的士兵们能够躲在这些放炮洞里面躲过敌人的猛烈炮击。等到炮击结束敌人冲锋的时候再出来作战。

    作为战争之王,火炮在战场上拥有巨大的破坏力。炮弹的杀伤主要是冲击波和弹片,这种威力对于只穿着军服的士兵有着巨大的威胁。随着火炮射击精度的不断提高,一旦炮弹击中了堑壕,那附近的士兵们必然会付出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堑壕的侧壁上挖掘防炮洞可以有效的防止损失。而且张诚收集到的方法已经是经过长时间在战场上考验的。例如挖掘斜洞、拐弯洞、T型洞等等方式在战场上非常有效。

    俄军的攻击看起来威力十足,在明军炮兵的猛烈反击和明军陆航的攻击之下。俄国人的炮兵部队和空军付出巨大的代价为攻击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炮火支援,但是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显著。明军步兵们的伤亡并不大,但是他们通过地雷区和各种武器却给了俄国人以重大打击。

    而且明军非常阔气,他们那些隐蔽在坚固掩体之中的武器,例如反坦克炮这种武器在需要放弃阵地的时候因为重量和体积的原因很少会被带走,直接就是炸掉炮管报废处理。这些被报废的武器落在俄军的手中也没有任何作用。这种事情对于俄国人来说是不敢想象的,明军的财大气粗也深深的震撼到了所有人。

    张诚本人并不在意这些军用物资的消耗。对于张诚来说,这些东西实际上除了能够用在战争之中之外,并没有别的用处。像是坦克大炮,除了打仗哪里还会用到它们?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这些东西等到更加先进的武器出来之后还不是要被封存起来或是回炉炼成原材料?与其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被回收,不如用在战争时期当作消耗品。

    当然了,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是要拥有充足的资本才行。整个世界也就只有大明才有这份底气敢这么做。其它国家的军队各种军用物资压根全都不够用,哪里会像是大明这样大方。

    明军基本上只在前线留下部分的步兵部队和炮兵观察员以及陆航联络官。这些官兵们数量不多,在俄军发起猛烈炮击和轰炸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躲在猫耳洞里面,伤亡很小。

    等到俄军的攻势开始,官兵们就会操作着各种武器向着俄军攻击部队发起猛烈射击。同时,炮兵观察员会呼叫精准的炮击将成群结队的炮弹送到敌军的脑袋上面去。陆航的联络官也是如此。

    在给予敌军重大杀伤之后,这些官兵们会很快通过交通壕和预留的路线离开一线防御阵地回到后方的二线阵地上去。俄国人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却没有能够得到什么像样的战果,除了破败的防线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也是俄国军队为什么能够取得突破明军阵地的原因所在。

    在付出代价冲击下第一道防线之后,实际上俄军的锐气已经开始逐渐丧失掉。他们的炮兵和航空兵已经无力再像是之前一样对明军的第二道防线进行火力倾泻。要知道,不管是炮兵还是空中力量全都是明军占据优势。

    当俄军的攻击部队突破明军一线阵地数公里进抵二线阵地的时候,他们立刻就撞在了铁板上。

    明军的防御重点就是在二线阵地上。由工兵们构建的坚固阵地,大面积的密集雷区,一道接一道好似海浪波一般的铁丝网再加上密布的机枪与反坦克炮火力点。俄国人的进攻部队遗尸遍野,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着的装甲车辆。

    久经训练这个词并不是随便说说的。真正的职业化军人几乎常年累月的接受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各种战术的配合使用在他们上战场之前就已经炉火纯青,几乎就是本能般的反应。各国军队之间的战斗力为什么相差如此巨大,除了装备科技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之外,军队官兵们的技战术能力差距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训练有素的军队,就像是明军官兵们这样在战场上接受过洗礼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