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显然还做不到这一步。在六月六日的攻击行动失败之后,大明陆军总参谋部很快就下达了全新的命令,德国前线的军队开始进行重新调整部署,主攻方向将从柏林转移到南方的布拉格。

    在这场事关总参谋部内话语权争夺的战斗结束之后,一批明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黯然去了前线部队,陆军司令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对于这一切,张诚都只是看着而已。

    作为掌权者,张诚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全都揽在怀中。以大明帝国的庞大疆域和众多人口,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生生累死。

    所以说,张诚只是做战略决定,其它的事情都是有一大群人在做。至于这些人之中的争权夺利,只要不是影响到张诚对事务的掌控的话,那张诚是不会去干预的。这也算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

    明军开始重新进行部署,而这一次张诚决定不再保留。

    布拉格,波西米亚地区的核心地带,也是整个欧洲的中心地区。横跨伏尔塔瓦河两岸的这座城市在政治,文化,历史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这座城市最大的作用就是它此刻的地理位置。

    布拉格正好位于柏林和维也纳的正中间。相比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横跨伏尔塔瓦河的布拉格实际上更加适合大明陆军优势装甲部队的突击行动。伏尔塔瓦河可不是奥得河,德国人在布拉格的守备力量也远远无法和柏林附近相提并论。

    毕竟现在德国人需要从波罗的海岸边到布拉格,维也纳,格拉兹,威尼斯再一直到都灵这漫长的防线上抵御大明的攻击。德国人的兵力哪怕是再多也无法在如此之长的战线上全都维持着柏林近郊那种程度的防御力量。

    张诚的手中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德国人只能是被动防御。张诚可以在漫长上的防线上寻找德国人的弱点选择目标进行攻击,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拼命追求主动权,甚至不惜为此先发制人的主要原因所在。

    布拉格是一座战略位置重要的城市,这座城市里面水陆交汇,交通发达。拥有发达的通往德国腹地和奥地利境内主要城市的铁路网和公路网。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地形环境基本上都是平原为主,虽然在城内有七座山丘的称呼,实际上都是一些并不高大的小土坡而已。这种地形是明军装甲部队的真爱。

    相比于防御力量密集的柏林附近地区,布拉格地区的德国军队防备力量就比较薄弱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明军部分部队在上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强行渡过了伏尔塔瓦河并且在对岸建立起来了几座桥头堡。这对于接下来的战事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几座桥头堡位于布拉格城区内的伏尔塔瓦河大弯曲部。上个月的时候明军快速推进在特战部队和伞兵部队的帮助下成功的夺取并且坚守住了布拉格城区内的一座跨河桥梁。随后,明军地面部队赶到之后快速进军在对岸建立起来了坚固的桥头堡。

    德军在稳住阵脚之后曾经数次对这座桥头堡发起猛烈反击,试图将明军赶回伏尔塔瓦河东岸。可是,不仅仅是德国军人顽强作战,同样顽强的明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不但死死的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而且还动用工兵部队成功的又搭建了两座浮桥并且扩大了自己的桥头堡。

    当大明陆军总参谋部调整自己的作战计划,将布拉格选为主要突破点之后,这座桥头堡立刻就成为了双方的主要争夺目标。

    就像是大明情报部门对德国的渗透一样。德国人,或者说所有的盟国都在不断的渗透着大明。德国人在大明之中也有着自己的情报系统,他们虽然无法获知大明真正的战略意图。可是,明军不断开始向着布拉格方向进行部队和物资集结这种事情因为规模太大根本就无法瞒过所有人。

    经过谨慎的判断之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认为明军很有可能已经放弃强攻柏林的作战计划,转而选择在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