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这个时代的华夏人是无比骄傲与自豪的。这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强大实力带来的底气,尤其是在大明帝国横扫全世界的前提下。

    张诚知道单单依靠嘴巴是无法改变什么的。单纯的提醒就和游行示威的时候站在台子上喊话一样没有什么用处。他现在需要的是强大的力量。尽可能的为必将到来的战争做最好的准备。

    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后,战舰经过红海进入印度洋。说到印度洋就不能不提印度。

    印度这个词实际上与意大利一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泛指整个南亚次大陆上的所有国家与土邦。在这片土地还没有被统一成一个国家之前,这片大陆上是无比混乱的。

    大明经过长达百年之久的不断进攻与蚕食,将整个南亚次大陆全都收入囊中。然而实际上这片土地除了盛产粮食之外就是人多。而这两样东西在大明开启殖民之路之后一点都不需要。号称最为繁华富庶的江南一亩田才十几块银元,谁会没事干跑去热死人的印度种地去?

    被称为大明中兴之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更改了在印度的统治模式。在沿岸重要据点建立控制性要塞,至于其他地方全都改为之前那种朝贡模式。各个土番土邦全都奉大明为主人,年年纳贡以换取大明的保护和承认。

    这种方式不但将大明的力量从面积庞大,人口众多,抵抗力量同样不弱的印度解放出来。而且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能够换来几乎取之不尽的利益。

    这也为后来大明击败欧罗巴各国之后只是在各国建立了租界区埋下了伏笔。不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反倒是每年都能得到海量的好处,这种事情当即就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资本的高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越过锡兰岛之后,战舰很快就进入了马六甲海峡。这里就是大明的后花园。

    在南洋的各个岛屿上几乎见不到那些当地的土著。入眼望去,到处都是华夏人。那些好吃懒做,欺软怕硬的土著们早在大明向南洋进行大规模移民的时候就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少量残余不是躲进了荒无人烟的巨大雨林之中,就是被当做奴隶贩卖去了新大陆挖矿。

    在大明的眼中,哪怕是蛮夷也是有区别的!并不是说谁都有资格成为大明的附属。

    战舰在狮城停泊一天进行补给,张诚也借着这个机会到岸上去好好看了看这里的风景。新加坡的大名,张诚可是耳闻已久。

    行走在新加坡河岸边,打量着这座繁华的都市,看着那头喷吐着水柱的巨大鱼尾狮雕塑。张诚的心头感慨万千。曾经梦想过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却早已经被一一实现!这种感觉,真好。

    这座象征着狮城的鱼尾狮雕塑据说是当年三宝太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一登陆就看到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他于是为此岛取名为狮城。

    数十年前一位著名雕塑家林浪在无意间得知了这段轶闻,决心建造一座雕塑来纪念这件事情。而鱼尾则是象征着那些飘洋过海来到南洋的先辈们。这座矗立在新加坡河畔的鱼尾狮雕塑也随之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张诚在这里闲逛了一天,在图书馆里看了许多资料,从报亭买走了大量的报纸。回到船上之后就待在自己的船舱里面研究资料。

    他发现整个南洋都在大规模的种植橡胶树,其产量甚至达到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完全可以说,南洋的橡胶工业决定了整个世界橡胶的供应。不过张诚也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是南洋种植的并不是巴西三叶橡胶树。其次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橡胶的巨大需要导致南洋的橡胶园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急速出现。许多人家都是推掉了自己庄园上的良田,直接改种橡胶树。这种做法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赚到不少的钱。但是一旦出现任何变故,那就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将垮掉。

    新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