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下发了十万两银子,用以烧荒,等到了辽东总兵手中的时候,只剩下一万两银子,总兵拿出一千两银子烧荒,结果效果不好,于是向兵部上报说今年雨水太多,十万两银子烧荒效果不佳,反而不慎烧了粮草和部分军械,需要十万两银子重新购置军械,另外再请朝廷补十万两银子二次烧荒,以防金帐南下。”

    天宝帝却是笑不出来,脸色铁青。

    白鹿先生收敛了笑意:“虽然是笑话,有所夸大,但其中的道理没错,朝廷拨出一百万两银子的粮饷,能有五十万两银子用于兵事就是幸事。百姓们交一百万两银子的税,能有半数进入国库,也是幸事。”

    “幸事?”天宝帝脸色铁青,气喘加剧,“朝廷花钱要花双倍的钱,朝廷收税只能收一半的税,这还是幸事?朝廷的钱,事事都要分走一半,这个朝廷到底谁的朝廷,这个天下又是谁的天下?!”

    白鹿先生淡淡说道:“有道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天宝帝狠狠一拍桌子。

    白鹿先生说道:“所有的法度,无论多么高明,最终都要靠人来实施执行,所以陛下要做的就是整肃吏治,这才是一切根本。”

    ……

    李家宗祠的神堂中并无李道虚的牌位,因为严格来说,李道虚并没有身故,只是不能重返人间而已。所以按照规矩,李道虚并无牌位供奉,而是在神堂的偏殿中悬挂画像,也是李家的第三位飞升之人。而李玄都则有望成为第四位飞升之人,并且画像悬挂于李道虚之侧。

    李玄都来到偏殿之中,举目望去。

    第一幅画像并非李家始祖,而是李家定居北海府后的第一位族长,是个老者形貌,白发、白须、白眉,仙风道骨,北海府李家的基业便是由这位老祖开创。

    第二幅画像是个中年男子,一身石青色常服,气态威严,面容冷肃,一看便是不苟言笑之人,这位是“春”字辈的祖先,是个武痴人物,境界修为

    极高,可治家、治宗都乏善可陈,与李道虚相较,却是相差甚多。

    第三幅画便是李道虚了,用的是李道虚老年时的画像,若是让李玄都来评价,颇有帝王气,雍容又从容,不怒而威,还是颇为传神。

    过去几百年,李家从未能与长生之人辈出的上清府张家相提并论,直到李道虚这一辈,才算是与上清府张家并驾齐驱,待到李玄都这一辈,才压过了张家一头。从这一点上来说,李道虚其实是李家的中兴之主,地位不逊于开创之祖。

    李玄都目光一转,发现李道虚画像旁边的位置已经准备就绪,只差一张画像,不由哑然失笑。李家人的心思都用在了这里,这俨然是在说李玄都进入这座神堂偏殿是板上钉钉之事,无疑要比许多当面的奉承高明许多。

    李太一也跟在李玄都的身后,仰头望向三张画像,敬仰有之,向往亦有之。

    李玄都笑了笑:“东皇,希望有朝一日,你的画像也能被悬挂于此,从老爷子这里算起,一门三地仙,也算是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了。后人们也会在老爷子的评价中加上一句‘教子有方’。”

    李太一轻轻点头。

    李玄都从李如是的手中接过三炷香,插在了画像下方供桌的香炉中。

    李玄都转身离开这处偏殿,在神堂中等候的众人立时簇拥在李玄都身旁,老少皆有。

    这便是权势了。

    李玄都环视一周,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大家暂且散了,明日出城祭祖。”

    李家众人纷纷应是,依次离开神堂,向外行去。

    李玄都走在了最后,如李太一、李如是、陆雁冰等人,便也只能跟随李玄都走在最后。

    李玄都今天的心情还算不错,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浑人在这个时候跟他作对,一切都是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