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难民,却没有急着狼吞虎咽,而是默默地将粥碗放在了地上,将筷子,横放在了粥碗上。

    他们想将筷子给立起来,但粥水太稀,不是米饭,立不起来。

    他们,也在哭,他们,也在哀嚎。

    明明是皇帝连年兴兵,征发劳役,掏空了国力,才使得一场天灾下来,他们不得不直接赤贫生活无以为继;

    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皇帝的错;

    皇帝,

    没有错。

    这并非是一种盲目的愚信,而是因为燕地的百姓,真正不再忍受来自荒漠的威胁,也就百年时间。

    百年,还不足以消磨掉祖上传下来的记忆,蛮兵过境,屠刀举起,无数燕地儿郎追随皇帝出征,虽然已经在史书上泛黄,但仍然流传于街头巷尾亦或者是老人对儿孙晚辈的故事讲述之中。

    燕人,还记得战乱到自家家门里的痛苦,还记得外族的军队践踏自己国土的惨痛;

    所以,

    燕地百姓,其实是能理解他们的皇帝的。

    把外国,把外族,都打了,打趴下了,打服了,才能确保自家的安全,才能保证,战火不会烧到自己家里。

    为此,饿一点儿,掏空点儿家底,百姓,是真的能理解。

    当然,前提是大燕这几年对外发动的战争都是大获全胜,这使得百姓的忍耐承受力就变得更强。

    既然一直在打胜仗,

    那就好,

    勒紧裤腰带,帮陛下把外地打了,这之后,日子,就能过得安生了。

    这个想法,哪怕是以如今的郑侯爷看来,都是正确的;

    以前,郑侯爷也有一种:愚民们好糊弄,知道个什么,但渐渐的,他也开始越发懂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看看晋地的百姓这几年遭受的是什么吧,晋西还好一些,燕人铁蹄杀来时,并未刻意地去造杀戮,因为燕国朝堂是想将晋地纳入版图而非烧杀抢掠一番就走的,但即便如此,兵过如匪,就粮于敌,也别想着当初刚打进来的燕军能秋毫无犯什么的了,不现实;

    至于晋东,那真的就是惨绝人寰了;

    野人打了进来,大肆掳掠人口,晋东之地,十室九空;

    后来,燕军和野人楚国联军对峙时,缺粮的野人和楚人,更是抓来附近的晋人充当两脚羊做口粮。

    那是真的凄惨;

    后来,平西侯府之所以能够在晋东大肆吸纳流民同时开始授军田屯垦,也是因为这块土地上的原本人口几乎都没了的缘故,所以,压根就没什么阻力,反正都是无主之地了,你想干嘛就干嘛。

    同样的方式,你看在颖都,在历天城在燕京能玩得起来不?

    天灾嘛,熬一熬,扛一扛,等开春后,就能盼望着好起来了,最起码,实在没吃的了,还能逃荒,往京城方向逃,

    因为,

    他们的皇帝陛下,在这里。

    现在,

    皇帝驾崩了。

    ……

    “吱呀……”

    房舍的门,被从里头推开。

    走出来的,是姬成玦,他的脸上,挂着血污,那是他父皇的血。

    在其身后,太子依旧跪在那里,魂不附体。

    而门外,

    陆冰和魏忠河,缓缓地跪伏下来。

    “臣,陆冰,参见新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奴才魏忠河,叩见新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是燕皇身边最得信任亲近之人,有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