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对于自己带来的这些东西,胡广不去看,也能知道什么袋子里面装得是什么。他稍微一瞄后,便笑着回答李定国道:“那是番薯,又叫甘薯。皮红的叫红薯,皮白的叫白薯。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只是温度太低的话,产量就上不来了。”

    李定国听得晕晕的,这么多叫法和分类,他好奇地问道:“老爷,这番薯能吃?”

    “当然能吃!”胡广有点无语地给他解释道,“此时在广东、福建都已有种植,特别是福建,在福建巡抚金学曾的推广之下,已经在全省都有种植了。另外徐光启徐大人得知试种之后,甚至还向朝廷上书《甘薯疏》,推荐这番薯。”

    李定国一边听,一边小心地拿起一个番薯,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拿着那块番薯问道:“老爷,这东西真有那么好?”

    胡广听了点点头,稍微一回想,便给李定国转述自己听来的那段话。其实是徐光启专门为推广番薯总结出来的《甘薯十三胜》,就是十三条好处。由徐光启那农庄种植的农人口述给胡广知道的。

    “甘薯一亩收数十石,一也。”

    “色白味甘,于诸土种中,特为敻绝,二也。”

    “益人与薯蓣同功,三也。”

    “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岁一茎,次年便可种数百亩,四也。”

    “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损,五也。”

    “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六也。”

    “可充笾实,七也。”

    “可以酿酒,八也。”

    “干久收藏屑之,旋作饼饵,胜用饧蜜,九也。”

    “生熟皆可食,十也。”

    “用地少而利多,易于灌溉,十一也。”

    “春夏下种,初冬收入,枝叶极盛,草秽不容,其间但须壅土,勿用耘锄,无妨农耕,十二也。”

    “根在深土,食苗至尽,尚能复生,虫蝗无所奈何,十三也。”

    李定国听胡广娓娓道来,不由得呆了。过了好一会,他才有点不解地道:“老爷,既然这番薯如此之好,为什么却不曾闻名。我在京师这一个月,也没听见有这番薯的名声?”

    胡广点点头,开始他以为是气温问题,但仔细想来,好像不一定。他最终无奈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等回头要能见到徐伯父,就问问他原因。”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家里是一定要试着种的。”胡广非常认真地说道。

    李定国也用力点点头,不管如何,只要肚子不挨饿,那就值得去做了。

    他小心地放回手中那个番薯,轮由一边的安贵去查看,自己则扒拉开了另外一个口袋,伸头一看,有点诧异地叹道:“这里又一袋番薯,老爷带了好多啊!”

    “哈哈哈……”胡广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让一连莫名其妙的李定国向他看过去。

    过了一会后,胡广才止住笑声道:“那个不是番薯,叫土豆。”

    “土豆?”李定国有点疑惑地拿起一块,左看看右看看,发现和番薯差不多的样子,就转头又问胡广道:“这个也是好东西么?”

    胡广微笑着点点头,非常郑重地说道:“这东西是对我们家来说,是最好的东西。我这次来京师,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这个东西!”

    听他说得这么郑重,李定国就仿佛捧了个金蛋,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弄坏它了。

    这一次,也不用李定国问,胡广就给他,也是给房间内的其他人解释道:“这土豆性喜寒,是北方,特别是比我们家还北方的那些人的主要食物。当然,眼下他们还不知道这种食物,以后就成了主要食物的。嗯,土豆加肉,就这两样了!”

    胡广说的其实是俄罗斯,他们哪怕到了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