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不过还没等他到榆林,胡广就已经知道招安的事了。但他也没那闲心去管,随后就放脑后了。

    因为招安这事,并不是叫天军主动,也不需要有什么招安。叫天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推翻现阶段的明王朝,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朝代,由胡广自己能规划的朝代。

    而且,眼下的胡广也很忙,正忙着打一次大而严峻的战役。就是如何安置投靠叫天军的百姓,如何让他们能活过这个冬天,看到美好的未来。

    说句实话,叫天军虽然一直不缺吃,最近一次还围剿了八大晋商在张家口的所有财富,但这次的俘虏实在太多,光当初城内校场上就有将近五万。

    还有城外的三、四万流贼和明军,也至少有一大半主动向榆林城投降,只为了有一口吃的。

    在所有这些俘虏中,只有少部分是家里的顶梁柱,全指望着他过活的这些人,很遗憾地领了钱粮路费,千恩万谢地带着对叫天军的口碑离开了。

    在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未来,必然还会有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将会携家带口地往榆林而来。这些人,叫天军也是要安置的。

    如此一来,就算叫天军从建虏、八大晋商以及一些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身上抢来的物资再多,也禁不住如此消耗的。

    当初打赢了明军后,胡广对大哥所说更为艰苦的战事,其实就是指这事。

    不过幸好胡广在入关之前,对此就有过预估。而且目前叫天军的行政体系,也很容易把所有的力量用到一处。

    在根据地内,口粮早已开始限制,就算有工分,也只能兑换一个人吃的量,不给多余,更不会给浪费。

    去年开始试验的土豆种植,果然和这种农作物性喜冷的特性有关。有比较大的收获。今年的收成虽然指不上有大丰收,但超出普通的农作物产量却是没问题的。只是为了来年留出足够的种子,只能拿少部分出来食用。

    相对土豆来说,番薯和玉米这些作物的产量就少得可怜了。但多少总是一个补充。胡广根据目前的情况能估算出来。只要熬过这个冬天,等到明年河套平原收获的时候,叫天军就能缓过来,且一年会比一年富裕。

    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明末虽然是小冰河时期,天气比以往时候要冷,农作物的产量会低。但造成明末大规模的饿死,其实还是人祸。要是换在王朝之初,皇帝能干,官员用心,只要认真抗旱抗寒,那可能死那么多人!

    眼下整个河套平原,包括前套、后套都已经成为叫天军的势力范围。不过前套那边暂时没打算怎么开发,因为要防着建虏大规模西征。

    但就算只有后套平原可以开发。那也需要大量的人手,特别是善于耕种土地的汉人。从这一点来说,这次俘虏的人手和以后陆续会投靠叫天军的百姓,将极大地改善叫天军控制地盘的地广人稀问题。

    事先有规划,还有水泥这利器,河套平原上早已是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土地运动。主要是修建过冬房屋,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等等。

    所有的这些活,全部都是叫天军官方,也就是在乌兰等人的指挥下。集中人力、物力,有计划的在实施中。

    而在榆林城内,胡广一边要遥控草原上的事情,不断地针对各项事情的实施做出适当的调整。一边还要研究对未来攻占城池,或者说占领有产家庭比较多的地区时,该采取何种政策。

    就这样的背景下,胡广又怎么可能去管招安的事。反正他们会来找自己,就让他们来找再说好了。

    再说陈奇瑜为了自己的前途,路上倒也不敢耽搁。就怕叫天军趁胜大举进攻,占领更多的地方,到时候谈判就会变得很艰难。

    一直紧赶慢赶地到了延安府,他才停留下来歇息,同时派出自己的亲信将领,即游击罗世勋先行去和叫天军接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