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号,还有下雨把试卷淋湿等事情,也没有考取成功。后来他放弃了考进士,然后回到宜林镇开了一间学堂,给孩子们启蒙。

    他和老友一直有联系,老友收了三个弟子,三个弟子都考取了状元。所以秦林这么优秀的天才,李先生觉得交给老友教才好。

    这样也不会辜负天才的才能。

    秦一带着清瑶和秦林去了李先生说的地址。

    “谁呀。”宋文小跑打开门,看着秦一三人问道,“请问有何事?”

    秦一拿出信,“这想李先生写的信,麻烦小哥交给你家先生。”

    宋文接过信件,确实是李先生的字迹,“请稍等。”

    宋文关上门,然后拿着信件去了后院。

    宋良平穿着短衣,打着赤脚。正在自己的花园种菜。

    “先生,李先生写的信。”宋文说道。

    “这老李也是,这么近还写什么信,有事就派书童过来传话就行了。”宋良平吐槽道。

    宋文笑着,也不回话。反正他已经习惯先生这个样子了。

    宋良平从地里出来,然后去打水洗了手,洗了手才拆了信件来看。

    看到信件上说秦林有多聪慧,宋良平一点反应也没有。因为他遇到的三个弟子,个个都聪慧。

    不聪明,也不会考上状元。

    想了一下,宋良平说道,“把人请进来吧。我去换一身衣服。”

    “好的先生。”宋文去把秦一他们请了进来。

    “请喝茶,先生一会儿就来。”宋文说道。

    “谢谢小哥。”秦一点点头道。

    等了好一会儿,宋良平姗姗来迟。

    秦林看到宋良平,心中一惊,没有想到李先生推荐的老友,居然是宋良平。这宋良平在夏国十分有名。

    他在夏历23年成为探花郎,然后被赐七品翰林院编修。因为不喜翰林院的同僚,所以辞官。

    然后去了黄山书院教书,这一教就是三十多年。不知什么原因,辞去了院长之位,然后周游列国去了。

    他之所以认识这宋良平,那是因为自己成为将军之后,和宋良平有一面之缘。

    宋良平看着秦林,“你就是老李的秦林了?”

    秦林起身拱手道,“小子秦林拜见宋先生,宋先生大安。”

    “你四书五经都学完了?”

    秦林回道,“是的先生。”

    “老夫抽你一些问题。”

    “宋先生请。”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的下一句是什么?”

    秦林张口回答道,“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何解?”宋良平问道。

    “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宋良平忍不住点点头,理解的非常透彻。

    “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思则罔。”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的下一句?”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宋良平抽背了十题,秦林都答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