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性质的团伙。

    有些落草为寇的强人不事生产,想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只能以抢劫为生,自然会让周围的百姓唯恐避之不及;但茶匪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就是运卖茶叶。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反而更偏向茶匪,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想要剿匪成功,就得想办法切断茶匪与周围百姓的这种联系。

    “……也不对。

    “这似乎不可能做到,我没那么多时间。”

    赵海平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好好整顿一下这里的官场,然后再推出几项好的政策,让这里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这样一来,他们应该就不会再去支持茶匪了。

    但转念又一想,这固然是治标又治本的好办法,但时间太长,见效太慢了。

    很多百姓跟茶匪勾结,这已经是一种惯性了,就算他们的生活变好了,在三五年之内,这种义气关系也仍旧是存在的。

    到时候只要官军大举进山,茶匪们还是会第一时间跑路。

    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当然没问题,但此时赵海平扮演的虞稼轩实际上是救火队员,朝廷怎么可能等几年去解决一股茶匪?

    虽然谁都知道把一个地方治理好、让匪患绝迹是上策,但这上策见效太慢,没几个人能等得起。

    “所以,得换个思路。

    “官军大规模进山会被发现,会有百姓去通风报信。而且,大量的官军集结,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这就给了茶匪们逃跑的空档期。

    “所以……这道题的解法跟之前五十骑劫营是一样的。

    “兵在精,不在多!

    “把主要的官军留在城中,同时精挑细选出一批精锐,暗中进攻。与此同时,再派出几队人手堵住下山的路径,或许就能将这伙茶匪给击溃。

    “哪怕不能尽数歼灭,但只要能抓住首恶,这股匪患应该就算是平定了。”

    想到这里,赵海平的念头瞬间通达。

    他再度开始试炼。

    ……

    【距牛渚之战:8年】

    楚歌的视野中再度出现这行提示。

    这意味着,他又可以检验自己新政的成果了。

    这次对于王文川的新法,楚歌没有再去改动具体的条文,因为他很清楚,纠结这些条文的细节没有意义。

    历史上的王文川已经是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官员,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洞见是很清晰的,解决方案从表面上来看,也是很全面的。

    但一执行起来,就跟预期中的情况查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楚歌一番分析得出结论,要改革,先要澄清吏治。

    只有手下的官员都是一群清正廉明、能干实事的官员,新法才能按照王文川的预想推行下去。

    否则,下边的这些官员就只会唱歪经,用新法来给自己牟利,并最终让王文川来被这口最大的黑锅。

    之前楚歌提出整顿吏治的方法,并不复杂,一共两条。

    第一是加强官员的政绩考核,第二是减少官员的恩荫。

    在楚歌看来,这已经是基本到不能更基本的内容了。

    齐朝的冗官问题是贯穿始终的,大量没能力的官员居于高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果是一边贪污一边办事还好,可关键是既不贪污也不办事,或者既贪污又不办事。

    齐朝对官员的待遇,可以说是历朝最高,如果跟大盛朝初年比起来,齐朝的官员简直是生活在天堂了。

    在楚歌看来,要一步到位地把这些官员的俸禄全都砍到大盛朝初年的那种地步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