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是因为新党和旧党之间从来都没能消灭对方。如果有一方彻底消灭掉了另一方呢?那也就不存在党争的问题了。

    所以,楚歌决定,要干就干的彻底一点。

    就拿大盛朝的那位大奸臣严茂青来说,什么时候见过他对政敌仁慈了?

    哪次不是随便找个什么罪名就构陷一番,置于死地?

    当然,要说王文川这样做有没有好处,那自然也是有的。

    王文川最后虽然被罢相,郁郁而终,但他至少没有遭到特别严厉的打击报复,相比于其他变法失败的重臣来说,已经算是善终了。

    所以,他的仁慈倒也算是给自己结了个善缘,没有导致身死族灭的惨烈结局。

    但对此时的楚歌来说,这根本没有意义。

    所以,楚歌很快确定了初步的作战方针。

    既然决定了要做奸臣,那就要明确两点:第一,去特么的操守和底线,老子要明哲保身,老子要不择手段,老子要做政治斗争的胜利者!

    第二,对政敌是绝对不能有任何仁慈的,一有机会就把他们赶尽杀绝。不把政敌压迫致死,那还叫搞朋党?

    确定了这两点之后,楚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变得豁然开朗。

    虽然变法的事情还八字没一撇,但至少可以确定,这么一番操作下来,他绝对可以在宰执的位置上坐很长的时间。

    游戏给了他十年时间去打赢牛渚之战,他首要的任务是撑过十年,不能第一年就失败。

    “那么接下来就该好好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打击政敌。”

    楚歌已经决定了,拿旧党开刀。

    但想要动这些旧党,却并不容易。

    此时旧党中为首之人是文君实,之前楚歌也曾经跟他交锋过几次,深知此人十分难以对付。

    首先,文君实这个人在私德方面并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这一点和王文川简直是一模一样。

    其次,文君实才学极高,辩论能力也是一流的。在后世看来,他的一些论点当然是落后与保守的象征,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却非常具有迷惑性,甚至能获得从皇帝到大臣再到百姓的一致认同。

    毕竟那个时候,文君实的思想才代表着正统。

    反而是王文川的变法理念,显得标新立异、惊世骇俗,反而被大部分士大夫所反对。

    最后,还是皇帝的问题。

    这位皇帝的性格,以及齐朝的政治局势决定了,当时的党争很难有什么决定性的成果,皇帝很在意自己的风评,像王文川和文君实这样的名满天下的重臣,哪怕是倒台,也不会被彻底地清算。

    文君实哪怕被贬官了,也仍旧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还是能影响皇帝的判断。

    所以,想要搞党争扳倒文君实,就得想到一个可行的办法。

    这个办法一定要有效,而有效的办法,往往也是没有底线的办法。

    楚歌皱眉苦思,在奸臣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在古代,想要以政治斗争扳倒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是栽赃陷害,也不是以势压人,而是让皇帝讨厌他。

    “只要皇帝开始讨厌他,那么他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想要让皇帝讨厌他,就得分析皇帝的性格,对症下药。

    “当今皇帝最讨厌的是什么?或者说,最在意的是什么?

    “变法?

    “不,变法不行。

    “因为变法的结果到底是好是坏,这还不能确定。

    “文君实反对变法,他的那一番说辞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