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士大夫代天子牧民,何尝听闻,士大夫替天子牧民?

    “官家想做事,却处处被人掣肘,岂不闻太祖有云: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

    听完这番话,皇帝的双眸越发明亮了。

    显然,楚歌扮演的王文川扔出了许多惊世骇俗之论,虽然被其他的大臣听到要引发轩然大波,但在皇帝听来,却不啻于仙乐一般优美。

    楚歌的意思很简单,陛下你听文君实瞎逼逼干什么?

    士大夫凭什么和皇帝分享权力?

    你是皇帝,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古代的官员叫州牧,意思就是说,那是代天子以牧民。但他们敢说自己是替天子牧民吗?那就是造反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最终说了算的还是皇帝。

    皇帝如果都不能说了算,那还叫什么皇帝?

    这番话,着实说到皇帝心坎里去了。

    他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其实在历史上,皇帝之所以和王文川分道扬镳,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这里。

    王文川本身是个非常固执的人,凡事喜欢大包大揽。而皇帝站在他身后,总是会觉得,有些不自在。

    很多事情,王文川自己就办了,皇帝有不同的想法,也得考虑王文川的看法,很多时候还要妥协。

    久而久之,皇帝自然会觉得,王文川跟文君实他们这群人没什么区别,多多少少会有些疏远。

    一旦新法出了问题,皇帝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承担责任,而是觉得,这是你王文川大包大揽所带来的问题,你自己要背全锅。

    所以到后来,皇帝疏远了王文川,自己亲自搞了元丰改制。

    虽然元丰改制的效果还不如王文川变法,但这毕竟是皇帝自己要干的,他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自然找不到人甩锅,这事就这么继续下去了。

    这充分说明,任何一位皇帝都想集权,都不想跟宰相分享自己的权力。

    盛太祖给出的答案是,直接取消宰相,自己把所有活全都干了。

    而在齐朝,皇帝并不是不想这么干,只是他们没有看到这么干的可行性。

    盛太祖是草莽皇帝,他从基层做起,什么都懂,自然不需要宰相的帮忙;但此时的皇帝就是个普通的守成之君,不可能有盛太祖那种变态的能力。

    他想自己跟文官集团打擂台,那是不可能的。

    可如果,王文川站在他这一边呢?

    皇帝的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神色,但紧接着,他又有些犹豫:“王卿,此事……真的可行?若是可行,朕又该如何去做?怕就怕……天下大乱啊。”

    显然,皇帝的担忧不无道理。

    这些士大夫的势力太大,哪怕是皇帝,也要忌惮三分。

    如果此时他真的硬来,必然招致群臣的一致反对。到时候,他可就真变成光杆司令、孤家寡人了。

    真到了那一步,轻则政令不通、皇帝的旨意进行不下去;最严重的情况,皇帝甚至有可能被废。

    楚歌早有准备,表情中带着蛊惑:“官家放心,臣自有良策。

    “此事自然不可一蹴而就,务求循序渐进。

    “而其中关键在于,官家要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皇帝表情更加迫切:“如何分辨?”

    楚歌微微一笑:“官家还记不记得,阿云案?

    “简而言之,认可官家的便是朋友,而不认可官家的,便是敌人。

    “若是有些人,连官家救一个弱女子都不同意,连官家改几条法条都不同意,那他们到底是敌人还是朋友,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