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太够他们生活。

    如果再考虑到各层军官的层层盘剥,这些兵卒大规模地逃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才有了在脸上刺字防止逃走的这种骚操作。

    在之前,赵海平也曾经了解过一些关于齐朝士兵待遇的问题,看过一些颇具误导性的说法。

    比如,说是齐朝招募士兵之后会给一笔安家费,而且,全家都要搬进军营居住。士兵每天都可以回家吃饭,而旁边住的就是自己的同僚。

    这样一来,夫妻孩子就不必受到两地分居之苦,属于是一种相当人性化的做法。

    但在平定军营中住过了之后,赵海平才发现,这特么都是骗人的!

    在赵海平刚看到军营的住房时,他震惊了。

    这也能叫房子吗?

    就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茅草和竹板搭造的破屋,刮风时四处漏风,下雨时屋顶漏雨,既不防寒也不隔热,总之,这玩意也就比在大野地上睡觉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对于这一点,其实史料上是有记载的。

    齐朝一般的用茅草竹板造出来的简易房屋,已经是所有平民居住的房屋中相当简陋的了,造价尚且在一间十贯;而军营的建造标准,则是不超过每间四贯。

    可想而知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居住质量了……

    而且,全家随军,这乍一看确实是某种福利待遇,但深挖之后,就会发现这里边有很大的坑。

    一方面,齐朝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为了防止出现逃兵。

    毕竟士兵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想跑就跑了,直接跑回家去找老婆孩子,以古代的条件,想要抓回来也很难;但如果老婆孩子都在军营中呢?那么士兵如果再想跑,就得拖家带口,比较容易被发现。

    而且,如果士兵自己跑了,扔下了老婆孩子,军官就会顺理成章地将家属卖为奴婢、赔给朝廷。

    另一方面,用一间不到四贯的破茅草屋,白赚了一些廉价的劳动力。

    由于冗兵,而且军官克扣粮饷的情况十分普遍,所以士兵到手的军俸是大打折扣的。而且,齐朝的兵卒还要自己承担修缮装备、买皮条弓弦等各种各样的开销。

    士兵的军俸,根本就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不得不另外寻找营生,在市场上做小生意赚钱。

    这进一步造成了整个士气的崩坏,当士兵们全都想着如何赚钱的时候,又如何能够专心训练呢?

    这其中赚了钱的倒是还好说,可以拿这笔钱雇人替自己服役,而自己则是开开心心地去继续做生意,而如果没赚钱的话,又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窘迫的家境。

    于是,兵卒们的老婆孩子也不得不加入进来,比如帮兵卒洗刷盔甲,到附近去拾取薪柴等等。

    由于军营中都是茅草屋,所以一到晚上就不能用明火,一家人就只能凑合着吃点冷食,然后再继续忙碌到深夜。

    也就是说,这些兵卒的老婆孩子来到军营中,不仅不是来享清福的,反而变成了类似于辅兵的作用,承担了军营中的大量杂活。

    如果他们在故乡的田间地头,或许还能找点种田或者织布的营生,还能攒下些余钱,但在军营中,就全然没有这种机会了。

    总之,在军营的这段时间,赵海平也是看得相当憋屈和窝火。

    太难受了!

    这是士兵该享受的待遇吗?

    这样的一支军队,又谈什么战斗力,又凭什么去打如狼似虎的金人?

    但此时他毕竟只是一个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对这一切也根本无力改变,只能混一天算一天。

    毕竟从最近军营中人心惶惶的气氛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