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赵海平暂时停了下来。

    因为在打下这么大的一片疆域之后,他要稍微消化一番。

    昭义军最初并没有很多人,十万大军真正自愿留下的,也就三万余人。

    但之后一路转战,连战连捷,各地的百姓也纷纷加入,所以此时,赵海平手上的军队,已经再度来到了十万之数,甚至比在齐朝手下时,还犹有过之。

    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这些兵卒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有伪楚的俘虏,也有没打过仗的普通农夫,还有一些有着江湖习气的绿林人。

    想要将他们全都转化成合格的士兵,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苦练。

    而且,打下来的这些土地,也是要分兵驻守的。

    赵海平之所以能连战连捷、势如破竹,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真的会给这些农户和士兵分土地的!

    而在分土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碍。

    比如,打下一些地方,结果当地的豪强大族占着大量的良田,不愿意将这些良田分给农户和士兵,怎么办?

    杀鸡儆猴也好,全都杀光重新分配土地也罢,总之是需要强有力的军队来执行分田的操作。

    否则大军走后,这些地还是会被抢回去的,那就等于是白忙活。

    更何况,金人与齐朝此时虽然看起来都被打服了,但谁也不好说他们会不会瞅准机会突然杀回来。万一后方空虚被偷家,那就尴尬了。

    所以,赵海平在吃下伪楚的大片疆域之后,就暂时停了下来,开始内部整顿、慢慢消化。

    而他十分确信,只要给他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打造出一支百战百胜的王者之师!

    因为自耕农和良家子组成的军队,在古代就是无敌的代名词。

    看看更久远的朝代,比如大楚,又或者梁朝初年。之所以那些士兵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是自耕农和良家子组成的军队。

    虽然听起来,兵农合一的士兵似乎比不过专门招募来的职业军人,但真正打起来可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了。

    因为募兵,给士兵的无非是钱粮,而且在齐朝这种大规模募兵的前提下,给的钱粮不会很多。

    要说对士兵的吸引力,其实是很不足的。

    而兵农合一的关键在于,这些士兵都可以通过军功获得土地。而土地在古代就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任何金银财宝都不能比拟的。

    金银或许会被挥霍一空,而土地却可以代代传承,让子孙后代也能有一口稳定的饭吃。

    至于这些军队为什么崩了……

    那是因为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也总是顶不住土地兼并。

    随着土地不断兼并,这些士兵失去了土地,而且长久疏于训练之后战斗力也会直线下降,既无作战的能力也无作战的动机,整个军制自然也就崩了。

    但不管怎么说,在王朝初年,只要能落实分田地这一点,几乎都能打造出一支战斗意志极其旺盛的强军。

    楚、梁、盛这种初期武德极盛的王朝,几乎都是如此。

    齐朝得国不正,所以在建国初期,土地兼并的问题就一直存在,而且后来也根本没法解决。

    但现在,赵海平用昭义军打伪楚的地盘,这些虽然都是齐朝的旧地,但早已沦陷多年,很多事情办起来阻力自然也就小了很多。

    不过,在未来两年的时间中,赵海平除了分地、练兵之外,还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是以昭义军为骨架,暂时建立起一种军管的体制,对这片地区进行治理。

    二是与金人、与齐朝和谈。

    前者的难度其实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