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也以上帝视角看到了宴会的全过程。

    前边这段是一致的,可后边就对不上了。

    诸将并没有在宴会上哭泣!

    所以,“使者怪之”以及之后的事情,自然也都没有发生。

    而这其中最要命的是,“诸将皆哭”意味着他们心中为梁朝之灭而悲,因此郑畋才认为诸将尚未厌弃梁朝,才有了之后与诸将歃血为盟、讨伐黄仙芝的后续。

    可现在,诸将压根没哭,这……

    楚歌也不确定自己还能不能说服他们,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勉强试一试了。

    “诸位,宴席上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监军彭敬柔以我的名义起草谢表,乃是谋逆大罪!诸将,人心尚未厌弃梁朝,我等正该修缮城池、整治军械,与黄仙芝决一死战!”

    楚歌再度康慨陈词,在三天赋的加持之下,他这番话说得可谓是感人肺腑。

    而且,由于郑畋的身体才刚刚从风痹中康复没多久,所以声音沙哑、身体也还不算是特别麻利,这样的一番演讲,就更加平添了一层感染力。

    甚至诸将之中,有人的眼眶都被楚歌说红了。

    然而,等楚歌结束了演讲,希望与诸将歃血为盟、共同讨伐黄仙芝的时候,这些将领却互相看了看,并没有人真的站出来坚决地支持。

    “郑相公,你的心情我们很能理解,但是……”

    诸将脸上仍旧充满着犹豫之色。

    显然,楚歌如此康慨激昂的演讲确实打动了他们,但只打动了一点点。

    还不足以让他们下定决心,做出歃血为盟的行为。

    楚歌不死心,但再三尝试,依旧于事无补。

    差了一点!

    是的,因为在宴会上这些将领们并没有做出“纷纷泣下”的行为,所以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的感召和打动,内心中对于梁朝的留恋也没有被激发……

    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楚歌拿了三个鼓舞人心的天赋,也依旧鼓舞不动。

    怀着一定的侥幸心理,楚歌还是继续奔走,并观察之后发生的事情。

    凤翔最终还是投降了黄仙芝,并没有被郑畋鼓动而与黄仙芝决裂。

    而后,太监监军彭敬柔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本来很害怕郑畋,在原本的历史中,郑畋重新获得诸位将领的支持之后,他就在史料上失去了后续的记载。

    这个太监可能是被郑畋除掉了,也有可能是被边缘化了……总之,没有再掀起什么风浪。

    但在这个历史切片中,情况不同了。

    彭敬柔发现郑畋并不能鼓动这些将领一起反抗黄仙芝,于是胆子逐渐大了起来。

    他向黄仙芝告发郑畋,于是,黄仙芝派兵围剿。

    楚歌仓促之间虽然也鼓动了一小部分将领殊死抵抗,但因为实力不足,最终还是没能打赢黄仙芝。

    这次的尝试,自然也就失败了。

    ……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楚歌并没有着急再度开始试炼,而是认真思考通关的关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没有看到太多历史被篡改的情况。

    “非说有的话,就是诸将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被篡改了。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些将领心中应该仍旧是向往梁朝的。他们不愿意投降黄仙芝,所以在宴会上,在谢表上签名之后,才会纷纷哭泣。

    “而后,郑畋晓以大义,一番康慨激昂的演讲,才重新唤起这些将领心中的斗志。

    “也就是说,现在缺失了最关键的一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