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太原的重要性比齐朝时还要更高。

    因为太原是整个河东之地的门户。

    齐朝时都城在大梁,靖平之变时,太原失陷虽然会导致西北军与京师隔绝,但金人仍旧需要从东面长驱直入、渡过黄河才能直抵京师城下。

    而梁朝的京师在长安,一旦攻下了太原,整个河东都将沦陷,而长安直接会受到威胁。

    所以,河东也是突厥与梁朝的主战场之一。

    此时颉利可汗带着大军,入雁门,攻击太原,而在周边的数百里间,大量的突厥骑兵四处烧杀掳掠、填溢山谷。

    而颉利可汗在集中掳掠河东北部时,还派出了数千骑兵深入河东腹地。

    而此时李鸿运扮演的秦王,正是要前往讨伐。

    “十五万大军,听起来不太好办。

    “不过……历史上应该是没打起来吧?不记得渭水之盟以前有大规模和突厥交手的记录。

    “此处是何地?”

    李鸿运问身边人,很快得到了答桉。

    此处是长安东北的蒲州道。

    从河东进攻长安的蒲津渡就在这附近,而从蒲州道往北走,就可以一路顺着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的平坦谷地一直来到晋中和太原。

    然而就在这时,有快马来报:“报!秦王殿下,前方三十里处发现一支数百人的突厥骑兵,似是刚刚赶到不久,将要开始劫掠!”

    李鸿运不由得眼前一亮:“哦?他们还真敢深入河东?好,来五百骑兵,随本王冲!”

    李鸿运一骑绝尘,向着突厥骑兵的方向冲去。

    马背的颠簸中,他摸了摸身后背着的大弓,以及箭囊中的大箭。

    史料记载,秦王的大弓长两米,箭失也“制倍于常”,“箭穿七扎,弓贯六钧”,能“射洞门阖”。

    而在他战刘黑闼的时候,箭失曾经被突厥人得到,而突厥人的反应是:“观之,以为神”。

    在李鸿运扮演窦建德与秦王对峙的过程中,这把大弓也给了他极其可怕的压迫感。

    当然,大弓长两米这个记载是带点夸张的成分,但比之寻常弓箭,确实大得吓人。

    但现在,这把大弓在自己手中了。

    没多久,几名探头探脑的突厥游骑出现在视野的尽头。

    这些突厥人显然是入寇太原后分散到周围劫掠的游骑兵,他们的数量可能不会太多,但如此多的骑兵分散开来,反而让梁朝十分头疼。

    一般的将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不敢深追,因为突厥骑兵机动性很好,一旦派出大军去深追,极有可能被这些骑兵引到埋伏圈中。

    但李鸿运当然不怕这个。

    我秦王也,怕谁?

    他纵马上前,看到这些突厥骑兵还没有反应到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开弓搭箭,对着其中的一名骑兵就是一箭!

    “嗖!”

    箭失破空,直接呼啸着飞过去,粗大的箭支瞬间洞穿了那个突厥人,将他射落马下。

    李鸿运丝毫不停,胯下战马仍旧向前狂奔,与此同时,他的第二箭瞬间出手。

    “嗖!”

    有一名突厥骑兵被射落马下。

    虽说“射人先射马”,但这种事情在秦王这里显然不成立。

    他都是直接射人的。

    之所以要射人先射马,一方面是因为人的目标比较小,而且会闪躲,不易命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往往披甲,箭失射上去的杀伤力有限。

    但秦王的射术本就顶尖,不会不中,而且他的大弓重箭有着极佳的破甲效果,即便是披甲的武将,也能一箭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