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过人。

    在最初,梁高祖的策略是,将太子留在河东,将秦王带在身边、前往晋阳。

    这个选择也合情合理,毕竟太子年长,要稳固后方,而秦王年轻且勇略过人,带在身边作为左膀右臂。

    之后让太子留在长安监国、而让秦王去外出征战,基本上也符合这一思路。

    他分别给太子和秦王许多珍宝,让他们各自在河东、晋阳招募豪杰。

    但二人招募豪杰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秦王结交的刘文静、裴寂等人成为了晋阳起兵的主要力量,而太子的结交却付诸流水,什么都没落下,甚至还把自己的五弟给搞没了。

    因为太子接到密信,得知梁高祖和秦王已经在晋阳起兵之后,这才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皇出逃,连亲属都抛弃了,什么都没带走。

    五弟被抓捕杀害,而他自己的所有家卷,也被一网打尽。

    秦王十五岁就结婚了,而太子入长安后,二十六岁才娶了二八年华的郑观音。他作为梁国公嫡子为什么之前没结婚?

    显然之前结过,但都丢在河东了。

    连亲属都没来得及带走,就更别说他结交的那些豪杰了,自然全都断了联系,完全没用上。

    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说太子的能力有限、判断力不足,没有及时察觉危险,也没有做好准备,接到密信时逃走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但另一方面,梁高祖的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

    所以,李鸿运正是用巧舌如黄这个天赋给太子分析局势,告诉他继续留在河东可能会遭遇的危险,这才说动他一起前往晋阳。

    这一通分析之后,秦王也意识到,他的这位四弟的见识可比大哥要强多了。

    “可是……你们擅自离开河东,岂不是让晋阳的局势更加危险了吗?”

    显然,梁高祖只带秦王来晋阳是有原因的。

    太子和齐王等人都在河东,可能大家不会认为梁高祖在谋反;可他们突然拖家带口地跑来了,这信号就有点明显了。

    反而会让形势激化,甚至可能坏了大事。

    对此,李鸿运自然也已经想过了。

    “无妨。

    “二哥,我这次来,就是要协助你和父亲起兵的。

    “我知道父亲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你苦劝未果。但没关系,我有办法。”

    秦王不由得眉头一挑,很惊讶。

    显然,在他的印象中,从没想过这个从小除了吃喝玩乐没有一点正事的四弟能说出这样的话。

    按照齐王的人设来考虑,这事显然很不靠谱。但他果断劝大哥来晋阳这件事情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决断力,而且这番话说得又十分认真、老成,所以秦王还是决定听一听。

    毕竟秦王年轻,跟自己的四弟相对而言还有许多共同语言。

    “方今天下大乱,父亲必然也早有起兵之念。二哥之所以苦劝未果,实在是因为此时错综复杂,难以决断。

    “父亲所虑者,不过三事。

    “其一,高君雅、王威两人乃朝廷心腹,若是不能妥善除掉这两人,恐怕刚一起兵便要引来朝廷官军镇压。

    “其二,北方有突厥虎视眈眈,若是不能安抚突厥,便无法南下争雄。到时唯一的结局无非是困死晋阳。

    “其三,二哥你虽然也结交了不少豪杰,但起兵之后到底有多少人会响应,战事是否会顺利,十分不确定。

    “故而父亲举棋不定,难以下定决心。”

    秦王点头,他对晋阳城中的局势十分了解,知道四弟说的这番话十分正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