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己日,就是八月初九。

    当然了,也可能被误解为下一个周期的辛己日。

    但没关系,因为薛举的死期已经确定了,就是下一个辛己日。所以即便薛举那边的将领们误解了,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给他们带来的震撼也会更加强烈。

    至于“梁胡郎”,这是当时薛举帐下的一名将领。

    按照原定的历史发展,秦王十一月第二次征伐时,薛举已经死了,他的儿子薛仁杲领军。

    双方一直相持了六十多天,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这个梁胡郎是第一批前来投降的有名有姓的将领。

    由此可见,梁胡郎应该是这些将领之中,本就不太服薛仁杲、并对这场战争持悲观态度的人,而且他的军中地位不算低。

    把他写在谶言上,可以进一步分化、瓦解薛举军中的向心力和士气。

    写完之后,李鸿运派这些将领们率游骑兵偷偷地将这些丝帛缠在箭失上,射入薛举的营地中。

    只是少量地射肯定没什么太好的效果,传播不开。

    所以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李鸿运逮到机会就让人去射箭,从各个方位、各个角度射箭,确保这个消息能够快速地在薛举营中传开。

    ……

    薛举营中。

    “梁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如此装神弄鬼的把戏,难道真的以为能乱我军心吗?真是笑话!”

    薛举拿着手中写着谶言的布帛,有些哭笑不得。

    这实在是太荒诞了,在他行军打仗的数十年间,还从未见过这么离谱的事情。

    竟然精准地预测到了自己的死期?而且还具体到了天?

    哪有这样搞谶言的!

    历史上的谶言往往是一个非常模湖的概念,从不会讲明具体的时间,因为一旦时间对不上,这谶言就是假的,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最近的一个辛己日就是下个月的初九,这根本不可能。

    因为薛举现在还活蹦乱跳的,状态好得很。

    可如果不是下一个辛己日,那这谶言就完全没有任何效力了。

    你可以嘴硬说,谶言里预言的是十年后的某个辛己日,但那对现在的战场还有任何的帮助吗?

    太子薛仁杲在一旁说道:“父皇,依儿臣看来,梁军中除了秦王对我们有些威胁之外,其他人都不足为虑!

    …

    “那殷开山、刘文静,不过是仗着打了几个无名之辈才在梁军中有了地位,若是他们出战,儿臣有信心一战击溃之,将他们全部生擒!

    “不过儿臣确实没想到,秦王竟然如此湖涂,任人唯亲,没有将兵权交给殷开山、刘文静,反而交给了他只有十五岁的幼弟齐王!

    “若是殷开山、刘文静领兵,坚守不出,我军倒还有些棘手。

    “可若是这幼小的齐王,我军必胜无疑!

    “这小孩把戏,多半也是那个齐王搞出来的,想要用这种幼稚的办法乱我军心?只能说,他的才能和秦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此时薛举军中,对秦王还是非常忌惮的。

    因为浅水原之战并非他们跟秦王第一次交手,去年时薛举就曾经派薛仁杲帅十万大军趁着梁军攻取长安的时机前去攻打扶风,而秦王则领兵讨伐,结果将薛仁杲打得大败,被梁军一直追到陇坻。

    薛举从陇坻逃走,甚至还问属下说:“古时有投降的天子吗?”

    虽然经过谋士的劝说薛举立刻打消了这个主意,也给自己找了台阶下,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薛举对秦王的畏惧。

    现在秦王生病,在他们看来当然是大破梁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