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现在3千多家企业中约40%规模小而且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已经自动关闭或停产放假,其他60%作为民用经济技术支柱的企业在政府的鼓励下继续维持少量开工,不过也裁员过半。

    区内原住民90万人,其中从业人口50万,加上外来务工人士20万,共计劳动人口70万,其中政府雇员4万人,国有大中型企业(如移动、媒体、电信、电力、供水、公交等)6万人,服务性产业(酒楼、茶庄、士多等)15万人,私营企业(包括外资)26万人,农、渔业从业人口12万。外来务工人士主要从事私营企业或服务性产业。

    原来本地的经济虽然远远比不上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但也算安居乐业,人人各得其所。

    现在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大大增加。政府、国有大中型企业被严令不得把闲散人员推向社会,农、渔业从业人口基本保持平衡,而从事私营企业或服务性产业的41万人中,就约有27万失业,包括约18万女性,其中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低的外来务工人员。

    真应了雷兴翰那句“不用担心饿肚子”的话了,虽然原有以外向型为主的轻工业经济结构被突然的变化打的一团糟。但食品的供应还是充足的,澄海区本身是广东著名的粮食产区,水稻一年三熟,饶平、南澳的粮食也自给有余,加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化肥农药,可保全年四季粮食蔬菜水果不断,另一方面,虽然机动渔轮无油下海,可因为回到1932年,沿海几乎没有污染,渔民即使驾着舢板在近海也可以满载而归。

    为避免大量失业人员陷入恐慌,特区政府发动富余的25万失业人口,开展大规模基建项目,为搬迁来的军工企业平场地,盖厂房,为部队建设军用设施,以实物形式发给工资,保障了这部分人的生活,人心稍定。

    特区政府利用民心渐渐平和,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富余的有利条件,派出专家、军官组织发动了大量闲散青壮年有计划的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上午学习文化科技知识,下午军训或支援工业建设,晚上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在各镇广场举行体育比赛、看爱国、军事题材电影、学习讨论。特区政府提供三餐和服装、基本军训武器(射击训练时才发给实弹)。

    这个行动一举多得,既能团结民心,降低治安压力,训练技术工人,又能满足热血青年的从军热情,为部队训练挑选合适兵员,还能解决因能源不足大机械不能开动所造成的基建能力不足。短短十来天,各区就组织了3个生产建设师,共约4万人,由部队派营级干部任师长、连级任团长,排级任营长,士官任连长,老兵任排长,这倒好:还锻炼了干部。

    与本地企业相比,搬迁来的军工企业形式大好。虽然这些企业绝大部分因为技术落后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在21世纪初面临下马,员工面临失业再安置。但在特区,就变成了百分之百的宝贝企业。

    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老员工多,技术好,原有企业组织架构完善,加上家属全部随行,所以虽然一开始也惊慌失措,但很快思想就稳定下来了。

    看到特区政府和临指把他们当成了宝贝,生产生活处处关心照顾,当然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军工企业很快就进入状态,厂区建设工地的架势简直让人感觉回到五、六十年代。

    到处红旗飘飘,人流滚滚,高音喇叭整日播放鼓舞人心的爱国歌曲和宣传口号,人们肩挑手推,干劲冲天。虽然大型机械都趴了窝,场面倒也让人热血沸腾。

    军工企业在复产的同时,积极向部队输送子弟,各企业单位的保卫科人武部联合组织了五千多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工人和员工子弟,组成两个常备团开赴10公里外的前沿阵地。另外三万多青壮年组成3个护厂近卫师,战时为兵,平时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