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上火:他们奉命带着一门60炮和一挺重机枪在此警戒。

    据他们说,之前不久他们徒手擒获了两个鬼鬼祟祟的家伙,怀疑是敌方的情报员,

    “人呢?”

    301营那个刚从士官提拔上来的兵痞排长狞笑着晃了晃手中的匕首,“没办法,他们反抗的太厉害。”

    王必成皱了皱眉头,你刚才不是说“擒获”了吗。

    交接完后,他们乐颠颠地拖着重机枪归建制去了。王必成还纳闷他们为啥好象挺高兴。

    等仔细一瞧地形,王必成就傻了眼了:

    山峦交错中间居然有这么一块平地,两边的山头拉开约有5公里的距离,现在分别由301团的部队和他2连的两个排把守着,如果火力密度够的话,5公里当然不是什么问题,从两边山头上就可以控制住了。

    但现在两个山头加上他手里的人不会超过800(通过步话机,他知道驻守左侧山头上也只有301团2营的两个排和一个炮排)。不硬着头皮在这里堵住这个塞子是不行了。

    现在他只有依托平缓的土丘和稀疏的马尾松林间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沟渠紧急构筑工事,重新当回“连长”的感觉真好。他命令将阻击阵地设在两个山头的山腰线后,这样可以借助友邻部队居高临下的炮火支援(如果他们有82迫和12.7高平两用机枪的话)。

    3连长带两个排和连火力排的四挺重机枪前出300米在一道土丘后面构筑两个钳型的机枪阵地,轻机枪和*手环绕机枪阵地构筑单人散兵坑护卫主机枪阵地。

    营炮连两个12.7毫米重机枪排的12挺机枪设置在两个钳型的机枪阵地之间向后300米,后推200米是营炮连迫炮排的6门82迫和3连火力排的4门60迫,以及由3排和他的营部警侦排组成的预备队。

    为得到反突击力量,他请求团长允许他将团属装甲车连的10辆YW531C留下——之前他们和另一个团属装甲车连的10辆YW531C负责运送他们到这里。现在就停在迫炮阵地后面一块林间空地上。

    他估计这种上面装着12.7毫米防空机枪的装甲车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尽管车里总共只有20名成员。

    他现在正急火火地穿行在马尾松林中,查看各单位的准备情况。

    五月的骄阳已经偏西,山区的天气开始有一点凉意,他和警卫员都光着膀子穿件带护脖的防弹背心,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来使劲甩掉粘在半腰野战靴底上成块的红泥,这种讨厌的红壤,贫瘠而粘性极大,几步跑下来,靴底就粘了一大团,跟踩在棉花上一样。

    他现在手里老6连的干部战士不到50人,新征募的退转军人也才30多人,其他200多人都是新兵。

    老兵和新兵们互相不信任,刚刚经过炮排阵地时,他听到两个老部下似乎有意给人听到似的发着牢骚:要是不把我们打散就好了,两个营过来就可以把平远围得跟水桶似得,现在倒好,带着这帮窝囊废,拖累的我们在这当田鼠。

    类似的念头也曾经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过一下,但作为一个严谨的军官,他首先要作到的是完全服从而不是评点上峰命令,两个老部下在他吓人的目光中住了嘴。

    他最担心的是新兵们的士气,尤其是那些该死的城镇兵,长途跋涉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加上临阵紧张的新兵通病(说实话这里包括王必成本人都没打过仗),很多人的工事修的完全不合要求。而且情绪很低,城镇兵们一边费力地挖着工事一边互相用潮汕话抱怨着,他们也听不懂。

    好在新兵中占一半的外来工和军工子弟表现还算稳定。他无奈地想,一边不禁回头看了看他身后的警卫员小刘,这是个河南籍的外来工,虽然在车上也呕的不行,现在却艰难而不舍地跟在他后面。

    “营长,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