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讲的明明白白,农事必为第一。

    那么,既然农在第一,那其他的自然就要往后放,再加上,其他的,商就自然被放在了最后。

    自古商人地位最低,但是,商人都有钱。

    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既然商人地位那么低了,这就出了一个规矩。

    商税也是极低的。

    为何商税要低?

    便是不让商人能有机会干政。

    其中道理精妙复杂,但也容易明白,商人虽然有钱,可是却不让他们交更多的税,这般就让他们对这天下之事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大多的百姓还都会鄙视商人。

    你看,他们赚了那么的钱,却不为咱这国出力,多么混蛋的东西?

    而如此一搞,那么商人总是要做一些个让自己名声好一些的事情,比如什么做做善事,遇到了灾年开些个粥寮,富商在有地方花钱给搭桥铺路。

    这些岂不是白赚的吗?朝廷白赚的呀。

    可以说,这都是聪明人想到的简单法子,其中道理颇有意思,是以,历朝历代,商税都是低的可怜。

    百取一!

    这便是本朝原本的税法,可以说,对于商人简直是优待至极,但是,所有人也都明白,这么低的商税,便也逼着商人做很多很多别的事情。

    漕帮,若是说的白一些,就是一群商人,吃的漕运这口饭,管的是货物流通的事儿,这交流互通其实就是商。

    潘少安讲的有道理,而且也都是真事儿。可是,唐襄龙讲的也有道理,也都是真事儿。

    而现在,唐襄龙要做的,就是一改以前的旧习!

    但这里面就有一个关窍,一般人却是看不懂的。

    旧制是商税百取一,这个,唐襄龙的税法中是没有变化的。

    还是如以前那般,依旧是百取一,要说这是好事呀,但是,唐襄龙变的是摊丁入亩,这却让许多的商人受不了。

    历朝商人因为地位低,总是会做一件事……有钱了,便衣锦还乡,买田置地,做个富家翁。

    似乎这般也无甚不好,可是……这不就要被课田税了嘛。

    商人买田置地,无非是想要自己的后代能做‘第一等’的农人,这般未来也好有出身,当然有那钱来的容易的,便选择捐个官来做,无甚实权,可也能穿绸戴银。

    如此就成了个常例,而眼下唐襄龙这么一改,那岂不让商人肉痛?

    好多有钱的大户,那买起田地来,可都是大手笔的,你唐襄龙是没有改掉商税,可是你小子改了田税,这最后还是我等吃亏。

    商人精明,这等事情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于是,这便有了许多的阳奉阴违,也有了今日的宴会,这是不是一场鸿门宴,眼下还不好说呢。

    但是,唐襄龙怡然不惧,“诸位都是明理之人,本官所改税法,乃是改的田税,所谓能者多劳,既然田地多,多交税,这有什么问题?再加上,朝廷对于多交税者,会给予好多的有待,还有士绅出身,日后也可耕读传家,科考中自有助力,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唐襄龙此时说的,其实是他另外的手段。

    应该讲,唐襄龙自己也明白,改税法,绝对是天下间一等一的难事,特别是这等事,满朝文武历代君王,只要不是太昏庸的,那都知道,需要改上一改,特别是当进入一个太平盛世的时段,那就更加的紧迫了。

    往往太平盛世中,买卖田地之事便是越多,那样,大户更多,佃农越多,大家都交一样的税,朝廷便收不上来什么东西了。

    这也是为何,许多朝代,太平盛世之后便急转直下,这等的例子史书上数不胜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