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再说,时代变化,能够代表年轻人文化的元素要多少有多少,本来娱乐性就开始打折扣的电影,又失去了文化上的竞争力,自然而然被年轻人抛弃。

    为什么要强调被年轻人抛弃?指望上班族或者家庭主妇去当票房主力军是不可能的。

    这些问题,不是单独拿出来的某一样,而是一环扣着一环下来,走向的必然。

    其中既有电影业界结构的问题,也有观众的问题,还有时代的问题,总之,种种因素结合,电影市场不景气是铁打的事实。

    哪怕现在是经济的黄金时代,财大气粗的财团们,比起投资半死不活的本土电影,更愿意去投资外国电影。

    社会的景气时代,电影却是一副黄昏产业的景象。不少电影业界的人因为靠电影吃不饱饭,只能投奔电视台,加入电视界。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渡边万由美准备制作一部电影,岩桥慎一很难不对此产生怀疑。有的东西可以靠着头脑去逆转,但是,有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的。

    ……

    岩桥慎一对这件事表现得不看好,渡边万由美心中有数,也觉得是情理中的事。就算她自己,做这个打算,也有那么点赌博的意思在里面。

    “说是心血来潮也行,不过,也不是真的心血来潮。”她像是在说绕口令,“前阵子,一位现在从事出版业的大学同学跟我说起,最近有本风头很劲,推荐我也去看一看。”

    “说是推荐,推荐语也很有意思。”

    渡边万由美回想了一下,“她说,结构那么松散、又缺乏主题,没什么传统的样子。但是,因为读起来很容易入口,毫无障碍就能读到最后。但是,在这个入口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发现到其中的精妙之处。”

    “听着可够悬的。”岩桥慎一皱眉。

    说到曰本(家),他能想到虽然高产似那啥但是买他的书如扫雷,不知哪一本就踩上了的东野圭吾,爱写三本式大部头骗稿费的宫部美雪,对凤凰男带有一种微妙偏见的松本清张。

    如果不够,再加上一个比喻修辞运用起来华丽无比的村上春树。要是他没有总是那么华丽,那就是只看了《挪威的森林》的岩桥慎一针对这本书的印象。

    那么,渡边万由美说的,又是什么呢?

    “我听着这种推荐语也觉得莫名其妙。”她也承认,“但是,真的去看了以后,觉得她不算是说错。”85

    渡边万由美说到这儿,把手提包拿过来,从里面拿出薄薄的一本小书,放到桌上,“我带了一本过来,看一看怎么样?”

    岩桥慎一念出封面的书名,“《厨房》?”

    想起什么,为之一笑,“怪不得你说,是很适合一边吃东西一边聊的。”

    “话是这么说。”渡边万由美笑了笑,“可不是美食。”

    岩桥慎一把书拿起来,“作者叫吉本芭娜娜……”他动用自己头脑中并不丰富的曰本家储备,想不起曾经听说过这个名字。

    “是刚出道的文学新人。”渡边万由美介绍道,“《厨房》是她第一部,拿了海燕新人文学奖,一下子受到世人瞩目,连也加印,成为话题之作,还提名了泉镜花文学奖。可以说是一书成名,现在备受业界期待的未来之星。”

    岩桥慎一听了她这串介绍,说:“挺厉害的。”

    说她厉害是真心——毕竟出道就拿奖加畅销,这个起点绝对不低,但是另一方面,又因为对这个名字本身没什么印象,所以,心里还想,这是真大佬,还是昙花一现的新人?

    “这是收录了三个短篇的集,《厨房》,它的续集《满月》,还有单独的《月影》。”渡边万由美告诉他,“篇幅都不长,很快就能看完。”

    “我在的时候,心里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