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而不是伪币。不过是含银量低一点而已,这也没办法,大唐的银产量本来就不高,不降低含银量,怎么可能多银钱。其实在李庆安提议行银钱之前。李隆基已经在考虑行大钱了,他也是迫不得已,府兵制败坏后,只能实行募兵制,官府要负担粮饷,开元初年时。每年只要两百万贯的军费,到了开元末期,军费便已经增加到一千万贯,而去年军费更是激增到了一千五百万贯,而大唐全年的税钱也不过二千万贯出头,这里面还有他李隆基的耗用,财政异常紧张,根本就入不敷出。

    就在李隆基准备行大钱时,李庆安便提出了行金银钱,这正符合李隆基的心思,正好可以替他解决部分财政不足的难题。

    而现在李庆安耍求严加管束行银钱,李隆基怎么会不厌烦天下财富都是属于他李家。行银钱可以增加朝廷财富,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境。又有何不可?只要不做得过分,只要天下小民活得下去,就没有什么大碍。

    “李爱卿,这不过是小事一桩,联有些累了,改天再和你谈吧!”

    说罢,李隆基起身准备走了,李庆安急忙上前两步道:“陛下,听臣一言。”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李隆基的口气已经很不耐烦了。

    “陛下,银钱不比铜钱,一枚铜钱伪币危害不大,对普通民众也无多大损失,但银钱出现伪币,不亚于大钱的危害,陛下若不严加管束。那人人都会争铸银钱,大唐产银量本来就哪来这么多白银造钱,只会造成含银量越来越低,银钱泛滥,届时官定一银钱值百文。恐怕民间还不值十文,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钱制混乱,会造成物价飞腾,民众不再相信银钱,这不仅对朝廷,对陛下也是重大损失,请陛下三思。”

    如果在十年前,李隆基或许会认真听取李庆安的建议,然后再召集相国们商议对策,但现在他年老体衰,精力不足冲须绞尽脑汁的事情巳是厌烦!极,李庆安没说宗,凹摆手道:“你是杞人忧天,问题还没出来,你想这么多做什么?联心里有数,起不了什么风浪,再说联已经同意皇亲国戚铸钱,就是要让他们共同维护钱制,这种事情靠联一纸禁令就能堵得住吗?”

    李庆安见李隆基听不进自己的话,不肯严加约束铸钱,他只得退而求其次,道:“陛下,安西和大食贸易繁忙,靠小银钱尚不能满足需要。粟特和大食商人不止一次提出,希望安西能铸银饼,士兵们也希望铸造小银饼。便于携带。臣不敢擅自铸造。特向陛下恳求,准许安西在银钱的基础上,铸造七钱小银饼。用于和大食贸易和军费。”

    李隆基已经失去耐心了。他没有意识到李庆安所指七钱银饼的意义,大唐产银各州皆铸银饼上贡,一般是二十五两为一饼,或者五十两的银铤,去年杨国忠还特地命岭南上贡了十万两银铤,在他看来,七钱银饼不过小一点罢了,这有何不可?他便点头答应了。

    “七钱银饼之事,联准了。不过你上贡给联的白银,联要五十两的银铤。你明白吗?”在事关自己的私利上,李隆基到一点不含糊。

    “臣领旨!”终于得到了李隆基的准许,这下,李庆安便下定决心,他耍铸造与大唐银钱不同的银元了。

    或许是想起了李庆安每年要给自己上贡十万斤白银,十万斤白银也就是一百六十万两,相当于一百六十万贯钱。这可以大大改善他的窘境,看在这么多钱的份上,李隆基的脸色略略好了一点,便笑道:“李爱卿,明天将是正式朝会,联会有一系列的重大事情宣布,很多都事关于你,你就早点回去休息,明天精神饱满地来参加朝会。”

    “臣谢陛下隆恩,臣告退”。

    “去吧!”

    李庆安退出了兴庆宫,虽然他没有能说服李隆基对银钱的约束,但李隆基却同意了他铸造“小银饼用于支付军费和对大食贸易,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早一点和大唐的银钱脱钩,省得被其拖累。

    此刻已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