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而只有到了,演员需要表达心理状态的时候,也就是内心独白的时候,这才开始唱的。

    “是爱还是受?是爱还是受?

    当年的小周郎,现在的二零三~

    可他还记不记得我这个乔小姐?心真乱~”

    这段唱的就有意思了,如果单听歌词那可就是完全听不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可是唱这段的是白茹,也就是我们的小白鸽对我们的二零三首长,这个心思嘛,大家都懂的。

    是‘爱’还是‘受’,这是不识字的小战士来请教白茹的,而这几个字让白茹想到了二零三。在原著里,其实这段剧情就叫做‘白茹的心’,白茹跟二零三不是陌生人,他们一早就见过,那还是二零三的姐姐没死的时候,然后一个被叫做‘小周郎’,一个被叫做‘乔小姐’,那这个意思还不明显吗?

    这段唱词,就非常恰当而且让人感觉合理的表达了白茹的心情,她对少剑波的那种爱,还不敢开口,正好可以通过这个唱段来说明,无论是画面感,还是人物性格表现的非常到位。

    那这不还是一部京剧电影吗?

    还真不是那么的京剧,就说这段唱,那京味就少了许多,就好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样。

    那这是流行歌曲电影?

    也不是,如果非要让吴祥来说,那吴祥很想把现在的这部电影给归类到歌剧电影或者音乐电影的范畴内,因为这并不完全是京剧,另外好多的地方,在表现手法上也都是非常的平实的,没有什么京剧的表现成分。

    当然了,这部电影也没有太多的歌剧表演成分,说白了,就是如果忽视掉唱段,那么这部电影就跟一部战争大片没什么区别,但是,现在咱们就是有唱段。而且这个唱段还挺合理,并不影响其他的表现手法。

    那么这么看来。这应该算是创新吧,至少这种表现形势。就并非歌剧电影,音乐电影,又不是京剧电影,而是通过一种手段将我们要表达的东西,以合理的表现形势展现出来,唱段只是手段,并不是主题,这样的电影,以前似乎并不多见。而我们中国这样的电影,那就更少了。

    那除了唱段呢?

    其实,这部电影的创新,在开唱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有的观众没有在意罢了。

    梆梆梆,咚咚……这部电影里所用的乐器,主要都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乐器,而这个旋律吗,主要那就是京剧中经常用到的西皮黄板!

    没错。就是这样,在一开头那段的乡亲们被土匪劫掠杀害的地方,其实用的就是二胡,而到了战斗的场面。则是多用鼓和梆子,旋律要快,那就是还是二胡。要舒缓,那就有笙和萧。

    主要是西皮黄板。但不完全就是这些个东西,有不少的古典音乐元素。这些个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不需要把自己给束缚了嘛,对不对?

    吴祥在研究这个京剧的时候,他看到了京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创新,或者是不敢去创新,而现在,这部电影的创新,甚至都让人感觉好像跟京剧关系不大了!

    那这么看来,难道我们的步子大了吗?

    这个事儿吧,别着急……

    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我们的座山雕已经出场了,而且那个关键的先遣图也是初现端倪,紧接着小分队来到了夹皮沟,在这之前他们救了一个小孩,而夹皮沟里的情况那也是惨的没话说,而那个小孩又开闹,可没想到误打误撞之下,竟然抓到了那个‘小炉匠’。

    小炉匠也就是栾副官,他是先遣图的关键性人物,要说在原著里,这个小炉匠的被认出,还有怎么找到的先遣图,这可是写了不少的地方,其中有不少的曲折,但是我们的电影可没有那么多的镜头来表现这些个剧情,所以干脆把这些个东西捏合在一起,能删就删,能省就省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