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自己人,是要让大家知道,跟着自己干,一定有前途;消灭第三种人是为了告诉大家,谁敢跟我对着干,明天就要他完蛋。

    于是,在一个个‘奸臣’全家被拉上法场,整个京师弥漫着血腥的同时,几经催促之下,礼部终于将拟定好了的章程递了上来。

    礼部尚书任昂此时小心翼翼地坐在御下,暗暗揣摩着圣意,任昂乃是元末的进士,历经了元末,也曾在洪武年为官,能在洪武皇帝至始至终的大臣可谓寥寥无几,他的同僚们早就被杀了个干净,能活到今天,任昂当然不是个很有原则的人,因为有原则或者想耍小聪明的人早就死得不能再死了,留下的就是一群更聪明且完全没有原则的家伙。

    为了拟定这份章程,任昂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睡过好觉,他组织了整个礼部,会同几个部堂一道进行统筹,今日总算要给朱棣一个交代,只是朱棣满意不满意,他却把握不准,毕竟每个皇帝的性子不同,天知道当今天子是怎么想的。

    朱棣此时饶有兴趣地看着章程,有时点头,有时摇头,第一等功劳的有三十三人,这些人统统都是公侯的人选,名列一甲第一的乃是张玉,追封荣国公,其子张辅敕信安伯;其次便是朱能,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至于这第三则是邱福,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

    此外还有陈亨、薛禄人等,也都在重赏之列。

    对此,朱棣颇为满意,不断点头。

    任昂不由放下了心,正在这时候,朱棣不由道:“姚先生为奉天靖难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太子少傅,是不是不够妥当?”

    任昂正要回答,朱棣却又摇摇头:“就加为太子少师吧。”他继续翻阅,将这一等的功劳章程翻阅完了,又突然皱眉:“有个叫郝风楼,功列几等?”朱棣想起了郝风楼,实在是这个家伙给他的印象太过深刻,尤其是在午门外头的那一幕,让朱棣至今还记忆犹新。

    任昂压根就不晓得郝风楼是谁,一脸的迷糊,心里大叫不妙,忙道:“能否容微臣查一查。”

    朱棣显得不耐烦:“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