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这流官和土司,只要争起来,双方卯足了劲头,谁也不肯退后一步。”

    王安笑吟吟地把玩着手里的茶盏,吁了口气,才接着道:“所以说,这个月之内,郝风楼腾不开手来,终究那交趾才是他的铁饭碗,为了交趾,他定会全力以赴,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和东厂反目?到时候拉拢都来不及。街面上的事得这一个月之内办成,锦衣卫那边受了天子的棒喝,必定要收敛一些,纪纲这个人不肯吃亏,不过他玩不出什么花样,他终究是外臣,而咱家是内臣,东厂本就是用来钳制他锦衣卫的,他能奈何?”

    顿了一下,王安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继续道:“不过纪纲是汉王的人,却也没有必要得罪太死,到时候得想法子备份礼物送去汉王那儿,却不能以咱家的名义,到时候心照不宣,汉王也断不会和咱家为难,终究……咱家是伴驾的,又掌着东厂,汉王……咳咳……”王安咳嗽一声,深深地看了眼前的千户和百户一眼,才森然道:“终究人家所图甚大,断不会将咱家推到太垩子那边去。总而言之,你们得费费心,这事儿终究还是交给你们办的,办得好了,大家才有肉吃。”

    王安交代一番,心里惦记着宫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

    这东厂自然也不敢怠慢,立即全力运转起来。…………………………………………………………………………………………………………………………………………………………………………

    而事实上,王安所言是对的。

    下月初一距离眼下只有十二天,待这大食人的事渐渐消停下来,这交趾之事其实早就开始酝酿。

    流官制确实受了一些抨击,而且抨击的也不少,不过位高权重的却是不多,多是几个义愤填膺的清流,如今交趾重新平定,是否改弦更张,便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几个内阁学士为此也大伤脑筋,撤掉流官嘛,一方面这流官可是他们提出来的,若是撤了,就等于是自己承认失败,自己打自己的脸。况且这么多人需要安置,也不是说撤就撤,这立场必须得坚定。

    而一些抨击流官的人自然也要给予安抚,解缙已经命人去和他们打了招呼,因此除了几个依旧不知好歹的,其他的倒是都规矩了。

    在廷议之前,内阁这边往往都要先凑在一起,算是内阁这里先达成个共识,到时好有应对。

    所以此时在解缙的公房已坐了七八个人,大家各自落座,都是一声不吭。

    可是解缙却是明白,大家都等着自己说话。

    喝了口茶,解缙沉吟片刻,才道:“此番郝风楼立下大功,诸公也是亲眼见到的,所以下月的廷议,首要的就是恩赏,这恩赏几何,说实在话,我等也拿捏不住,一切都凭圣裁,咱们呢,觉得妥当,自然无话可说,觉得不妥,至多也只能谏言。不过说句实在话,谏言有没有用,怕是难料,这事儿暂先放一放吧,大家临机行事,自是走一步看一步。”

    金幼孜几个江西人是最讨厌郝风楼的,此时听了,老脸都拉了下来。

    其实陛下一说交廷议讨论的时候,大家便晓得这事儿不太对了,这郝风楼如今实在过于风光,若是再封官晋爵,这还得了?

    只是这事儿要反对确实不易,一来是人家的功劳是实打实的,没有挑剔诟病之处,另一方面,人家也确实很受恩宠。

    倒是杨荣和杨士奇表现得却还算淡然,他们不愿意搀和到这种事去,毕竟和郝风楼没有什么冲突。

    当然,对郝风楼的担忧也是有的,毕竟文武殊途,出于对武人的不信任,杨荣和杨士奇打心眼不愿意一个武人过于见宠。

    情绪算是酝酿得差不多了,解缙接着道:“交趾那边呢,倒是有不少消息,郝家在那儿如鱼得水啊。其实吧,讲句公道话,郝家在交趾确实是定海神针,不是郝家,交趾也太平不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