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而对于解缙,他似乎并不以为意。

    解缙似乎感觉到,这未必不是一个大好的时机,夏元吉在朝中的声望极好,被人称之为君子,君子之名闻名朝野,这个时候,他仗义执言,一旦触怒了天子,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家当然不敢抨击天子,可是就事论事来说,夏元吉反对的,其实就是谅山,这笔帐终究还是要算到郝家的头上。

    夏元吉就像是一只飞蛾,扑向了火苗,随时可能化为灰烬,可是……

    解缙对夏元吉并没有同情,因为他意识到,这件事有他足够的操作空间,他叫了人来,一个心腹书吏在此垂手静候解缙的吩咐。

    解缙慢悠悠地道:“近来朝中没什么不妥吧。”

    “回解公的话,没什么不妥,大家都很安份。”

    “噢,老夫还以为都察院的御使会躁动呢,看来他们也是贪生怕死之辈。”解缙低下了头,便捡起了奏书去看。

    这书吏似乎领会到了什么,笑着道:“其实……有许多人义愤填膺,还不是为了谅山的事,只是眼下……”

    解缙光顾着看奏书,却不理他。

    书吏只得尴尬的走了。

    解公……这是什么意思呢?

    无论是什么意思,这一场莫名其妙的对话,却终究还是悄然传了出去。

    都察院,天子心意已决,御使们本来还肯安份,毕竟他们素知陛下的心性,这件事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可是突然之间却是有人开始躁动了,首先,便是南京道御使刘石上奏,抨击郝家妄图扰乱圣听,蒙骗天子,恳请天子收回成命。

    有人起了头,后头就开始一窝蜂了,大家像是疯了一样,这个大义凛然,那个一副拼命的架势。

    京师之中,顿时流言四起,动荡再生!

    …………………………………………………………………………………………………………………………………………………………………………………………………………………………………………………………………………

    砰……

    朱棣狠狠地拍案。

    他的胸膛来回伏动,旋即将一份奏书撕了个粉碎。

    这份奏书便是无数弹劾奏书之一,里头大言不惭,竟是要代表天下百姓,前来请命,就凭他一个小小御使也配代表天下百姓么?他代表天下百姓,岂不是说,朱棣是个独夫民贼,站在了天下百姓的对立面,若是不顺着他的话去做,便是昏君么?

    朱棣狞笑,他怒了。

    当然,冤有头债有主,这些个混账御使,还有一群凑热闹的清流,在朱棣眼里不值一提,而事实上,朱棣之所以愤怒,自然不会是这个原因。

    这些人,算得了什么,在朱棣眼里,不过是一群蚂蚁而已,他站在高处,俯瞰众生,哪里会在乎这些人。

    只是……

    朱棣的眼眸掠过了一丝杀机。

    事情看上去已经很清晰了,先是夏元吉极力反对,上了奏书,苦口婆心,口口声声的说是为了江山社稷,而紧接随后便是漫天的奏书进了宫中,这意味着什么?这些人当然是不值一提,可是为何夏元吉前脚来弹劾,大家就一窝蜂的来了。

    结党!

    拉帮结派!

    莫非有些人认为,只要人多势众就可起到法不责众的效果,莫非以为,只要暗中笼络这些清流御使就可以形成舆论,左右宫中么?

    岂有此理!

    就在昨日,他还在为夏元吉的事踟躇不定,夏元吉虽然大胆,可毕竟还是有功的,而且品德、能力都不过,是君子,也是干才。可是现在来看,此人……不过是个伪君子罢了,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