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已经变得成熟了很多,不仅有了尺许长地胡子,而且目光也没有了往日的张狂和冷漠,多了几分宽容和理性。

    张焕坐下,向崔圆微微欠身笑道:“恭喜阁老得了一个贤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竟一语道中我在河湟教育的缺陷,不简单啊!”

    不料崔圆的脸却沉了下来,他拉了一下身旁的一根绳子,很快崔曜便走了进来,上前给崔圆施礼道:“祖父可是寻孙儿?”

    “我来问你,在你书桌对面,写的是什么?”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崔曜的脸腾地红了,他低下头喃喃道:“孙儿知错!”

    “知错?”崔圆冷笑了一声,“这是你今年以来第三次说知错了,事不过三,罚你一年内不得出门一步,抄写论语三百遍,若再犯,我就取消你家祭的资格。”

    冷汗从崔曜的额头上流了下来,他颤抖着声音道:“孙儿记住了!”

    “下去吧!”

    崔曜又施了一礼,慢慢退下去了,半晌,张焕才叹道:“崔阁老爱孙之心,张焕理解了。”

    崔圆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茶,眼中闪过一丝苍凉且无奈之色,“我已经老了,已经能很清晰地感觉到生命正一点点离我而去,昔日的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我只希望我的后人能成为大唐的良臣,以忠君报国人生态度,为一方百姓做一些实事,他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张焕没有说话,他清清楚楚地听到崔圆在说忠君报国,这个四个字时,特地加重了语气,他是在暗示自己什么吗?

    张焕忽然敏感地意识到崔圆似乎要给自己说什么了,他低头喝茶,只是笑而不言。

    崔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这两日廖辉来他这里多次。张焕应该早已知道,可他却用人不疑,从这一点,崔圆便知道自己与张焕之间开始有了一种默契,四匦事件的发展,最终也印证了他的猜测完全正确,张焕就是为了高调入场而做出地一种姿态,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崔圆也很清楚。凭张焕现在的实力,崔圆也自知也无法阻挡,既然已经无法阻挡,那他为何不随张焕共舞,只是在关键时略略改变张焕前行的轨迹,使他能步入自己的政治思路之中。从而避免大唐重蹈帝王独裁**的旧路,从而在相权与君权的平衡中寻找到一个支撑点。这就是他崔圆这三年来反思地结论。

    命运之神仿佛开了一个玩笑,当年。崔圆极力打压张焕,阻止他的崛起,而裴俊却反其道行之,帮助张焕在武威立足壮大。可现在,裴俊并不愿意看到张焕走上最高宝座,希望能维持现状,以温和改良的手段慢慢解决地方军阀危机;而崔圆却认为大唐已处在濒临分裂的危险之中。维持现状显然只会让危机爆发时更加惨烈。只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才能使大唐摆脱这场危机,而张焕正是他眼中的最佳人选。同时他也希望张焕能将大唐带进他理想中的道路。

    当然,不付出一点实质性的代价,张焕未必会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崔圆淡淡地笑了笑道:“钳制朱地关键是凤翔,崔寓之所以还能坐在左相的位置上,也是因为凤翔,现在凤翔节度使李莫虽然效忠于崔寓,但是八千凤翔守军大部分却都是河东昌化郡人,贤侄明白我的意思吗?”

    离开崔府,夜已经很深了,出了宣阳坊,只见对面东市一片黑暗,灯几乎都灭了,去闲逛的人们也大多回了家,大街上冷冷清清,夜风格外凛冽,直钻进众人的袖口、领口,寒气直刺进骨子去,冻得仿佛血都凝固了。

    张焕却似乎浑然不觉,适才崔圆的一番话让他体会到了崔圆地良苦用心,让他感觉到,崔圆已经把宝押在自己身上,甚至不惜把凤翔让给自己,凤翔是关中的西大门,得了凤翔也就打开了通往长安地大门,当年裴俊为了逼崔圆让位,就是命他张焕拿下凤翔郡,事易时移,想不到今天崔圆居然看出了自己谋兵部之心,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