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其中从岷江最大的岷峨商行中就征集了近百艘千石大船,岷峨商行的李东主心疼船舶,便坚持随船东进,他常在长江上航行,深知过路费行情,便苦着脸道:“将军,这没有定数,象这种大规模的船队,他们要上船验货再定。”

    蔺九寒脸一沉,对李东主道:“你去问问,让他们开个价。”

    “我这就去。”李东主不敢再说,匆匆谈判去了。

    “砰!”地一拳,刚上小船准备谈判的李东主话还没有说,便被兵马使杨浩一拳砸下江中,他怒骂道:“***居然敢讨价还价,老子的规矩你还不懂吗?”

    几名船工慌忙跳入江中营救东主,十二月地大江寒冷刺骨,几名船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李东主找到,并用一根绳子栓住他地腰,让大船上的人一点一点将已丢了半条命地李东主拉上去。

    那兵马使杨浩依仗自己是军队,比强盗还狠几分,他早就失去了耐心,大声吼道:“给老子靠岸,谁敢逃就沉了谁。”

    大船上,副将陆胜连忙道:“将军,他们真的会凿船,还是靠岸吧!”

    蔺九寒眼中露出了杀机,他冷冷一笑道:“不知死活的东西,既然不想活了,那就成全你了!”

    “靠岸!”蔺九寒一声令下,延绵数里的三百艘大船缓缓向宜都城驳岸驶去。

    岸上,五六百名久候的士兵见大船向岸边驶来。顿时欢呼起来,自从朱主政蜀中以来,原来繁忙地江道越来越冷清,这种数百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更是两年没有见面了,就象吃糠咽菜的人突然看见了大鱼大肉摆上,怎么能让他们不欣喜若狂。

    但谁也想不到,向他们驶来的不是什么大鱼大肉。而是死神。

    命令已经传下去,士兵们换上了盔甲,刀已出鞘、箭已上弦,在每艘船的船舷边,伏身藏着无数的弓弩手,他们摒着呼吸,等待着队正的命令。

    事实上,这种大船在宜都城地驳岸一次最多只能停下十几艘。岸上性急的士兵们已经纷纷跑到驳岸上招手叫喊。他们已经急不可耐,要上船例行检查,眼看着十几艘大船靠岸而来,不足五十步,船帆已经落下,士兵们都禁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可意外却在这时发生了,大船忽然齐刷刷地掉头,与驳岸平行而驶,十几艘大船连成一线,仿佛一座高大的城墙。

    兵马使杨浩勃然大怒。他刚要下令水鬼去凿船。却只见一面红旗在第一艘大船上冉冉升起,十几艘大船上爆发出一声大喊,船舷边上出现了近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人人手持劲弩,一片凛冽的杀气迎面扑来,就在岸上士兵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之际,大船上箭如雨发。铺天盖地的箭矢向岸上射来。驳岸上顿时响起一片哀嚎声,五六百名士兵被射倒一大半。余下之人无不魂飞魄散,跌跌撞撞向回奔逃,兵马使杨浩见势不妙,翻身便要跳下河,却被一箭射中了后背,他狂叫一声,重重跌下江去。

    大船的帆又重新升起,向大江深处驶去,岸上变得十分安静,数百具死尸横七竖八地堆在岸边,偶然有未死者的呻吟声传出,血汇成了河,又流入江中,渲染出一片赤色。

    就在船队远去后,从水中慢慢地伸出一只枯黄地手,吃力地攀住了驳岸边地青石,一个背上带箭的军官渐渐浮出了水面,他伏在青石上大口喘着粗气,半晌,他望着已远去的船影忍不住喃喃自语,“他们难道是要去攻打襄阳吗?”

    大船仿佛一行白鹭,已经远远消失在水天一色的尽头之中。

    凤翔府陈仓县,这里是陇右军的临时指挥中心所在,清早,城门口戒备森严,近百名进城卖菜的农民正排队接受检查,

    这时,一辆马车在百余名骑兵的护卫下从西疾驰而来,车窗上,头戴纱帽的胡惟庸正探头向城墙打量,他曾在这一带生活多年,对这里十分熟悉。

    马车靠近城门,卖菜的百姓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