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有自己地土地,从这件事我便明白过来,其实反对契丹南迁的人是他们的贵族,一些损失了既得利益之人,真正的贫苦契丹人是不在意当谁地子民,他们生活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就会主动去调整去适应我的文化,久而久之,这种文化认同感就将他们熔化了,如果我们反过来,当初若对他们处处迁就,给他们钱米,给他们优待,到头来会骄纵了他们,反而给他们一种不平等的感觉,稍有不如意就会起义独立,他们会认为对他们优待是一种歧视,所以陛下用强硬的手段杀掉他们的贵族,强制将他们族人打散分地安置,和汉人平等待遇,虽然开头他们会有些不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渐渐融入汉文明之中,彻底消灭了契丹人地威胁。”

    元载一口气说到这里,他发现自己有些跑题了,便歉然地笑了笑道:“我为什么说这些呢?因为我想到了回纥人,他们人口其实并不多,最多也就百万人,不仅是他们,匈奴人、突厥人,这些漠北地游牧民族从来都是我们中原的心腹大患,一千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原地入侵,可是我们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解决北方的威胁,我认为这其中最关键地一点,是我们从来没有把漠北纳入我们的版图,如果能借这次机会一举荡平回纥,我希望大唐继续向北进发,修建唐直道,以军镇的方式向北方移民,将回纥人南迁入中原,打散安置。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文明的威胁。”

    元载说得慷慨激昂,这是他整整考虑了三年的方案,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提出来,今天,他终于找到了提出自己见解的最佳时机。

    或许是受元载地影响,大殿内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裴佑和崔寓都表示大唐积弱已久。一场碎叶战役已经耗尽了刚刚恢复的一点点国力,大唐要恢复到开元时的强盛,至少需要三十年的时间积累,应励精图治搞好内政,二十年内不宜再进行大规模战争,吐火罗和药杀河以西地区和碎叶不能相提并论,并不属于大唐的核心利益,不值得为了它们罄尽国力和大食争夺。应该与大食缔结和平条约,倒是回纥一直就是悬在大唐头顶上的一把剑,这次回纥发生内讧正是绝好地机会。若错过这次机会,将来大唐再攻打它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于裴、崔二人放弃吐火罗的意见张焕也笑而不语,这并不代表他的观点,虽然吐火罗和药杀河以西的康国、安国等地现在大唐暂时无法夺取。但并不等于就要放弃它们,国与国之间是不会有永远的朋友和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国家利益,大唐和大食之间现在或许会缔结和平条约,但将来事谁又能预料得到呢?

    张焕没有说话,一直默默地听取众人地发言,他发现楚行水几次欲言又止。便微微笑道:“楚爱卿有什么话就请直说。朕需要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

    楚行水是上一代七大世家家主中唯一在世之人,是相国中资历最老的一个。他也已经六十多岁,快到退仕地年龄了。见张焕问他,楚行水便站起来笑道:“我和大家的观点是一致,大食离我们太遥远,即使征服了它,也无力治理,我赞成先灭回纥,不过我还有另一种想法,那就是大唐应同时与拜占庭帝国也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最好的媒介就是贸易,朝廷应大力鼓励大唐商人走出国门到西方进行贸易,而不仅仅是胡商来到大唐,同时也应扩大海路贸易,以扬州和广州为海港放开民间商人到西方获取利润,大量海外贸易不仅可以带来手工业地繁荣,更能为朝廷财政带来新的收入渠道

    这次会议一直开到次日凌晨才结束,众人畅所欲言,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战略方案,包括对大食、拜占庭、回纥以及吐蕃的基本国策,对大食、拜占庭以和为主,双方建立起良好的贸易关系,大力鼓励东西方贸易以促进大唐经济和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吐蕃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唐军无法进入,则以压制为先,严禁中原地物资流入吐蕃,尽可能地保持吐蕃国内地内讧状态,让吐蕃在内讧中逐渐削弱消亡,而对回纥则达成一致意见,大唐应在二三年内彻底灭亡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