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第五椅略略有些惊异,“崔兄有何要紧之事?”

    崔涣向左右看了看,急忙拉着第五稍来到石狮背后,低声道:“新帝之事。李相国可曾透露什么?”

    第五椅瞥了他一眼。心有些鄙夷,巴巴儿追自己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原来竟是为了这件事,想必他是想先知道李清地心思。好替他主动提出。在拥立之功上沾一点点边,想到此。他不悦地道:“宫乱发生突然,谁会想到永王竟如此丧心病狂,胆敢弑君;再者,李相国今晨才赶到,我尚未见到他,怎么会知道他的想法?”

    崔涣却似乎没有感受到第五镝地语气,听李清没有事先通气。他便???到,我尚未见到他。怎么会知道他的想法?”

    崔涣却似乎没有感受到第五峭的语气。听李清没有事先通气,他便立刻接口道:“我打算提议嗣宁王继位,不知左相可赞成?”

    “不妥!不妥!”第五屿急忙摆手,他探头向后看了看,低声道:

    “嗣宁王是太上皇地侄,而太上皇已立了皇长孙,那新帝要么是剔,辈,要么和太一辈,切不可再反上去,宁王一系我也赞成,但不一定非要是嗣宁王本人,以他的和孙继位皆可。”

    崔涣点了点头。有些事情李清不好直接提出,必须得有人替他说出,而第五椅是李清地心腹,跟着他地立场走应该就不会有错了,既然他也认为是宁王一系,那十有**,这事就定了。

    二人刚从石狮后转出,就见一名羽林军飞奔着跑来,他一眼看见第五椅,连忙上前道:“第五大人,相国命你火速去见他。”

    第五椅与崔涣对望一眼。眼皆露出会意之色。不用说。李清是要第五椅出面了,时间紧急,第五骑向崔涣告一声罪,急忙随羽林军匆匆而去……

    一刻钟后。另一名内阁成员颜真卿和宗正卿李齐物也赶到了书省,除了兵部尚书李泌在宫乱后下落不明外。所有的内阁大臣皆已聚齐,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虽然李清告诉他们。安禄山的叛乱彻底平息了。但没有一个人高兴得起来。

    政事堂内一片寂静,几个大臣都各据一处,低头想着自己的心事,这时。大堂外传来脚步声,李清大步迈入,后面紧紧跟着左相第五梢。

    众人急忙起身施礼,李清摆了摆手,急道:“事态紧急。各位就不必拘礼了,请坐吧!”

    待众人坐好。李清方心情沉重地道:“皇上驾崩虽是国荡,但此事谁也无法料及,现在大乱初平,正是天下大治之时。应以朝局稳定为重。所以本相不打算追究在座各位的失职之责。也不想再兴杀戮、动摇国本,除责令永王自尽谢罪外。其余之人暂时不予追究。各位以为如何?”

    他扫了一圈。见众人皆沉默不语。便点点头道:“既然都不反对!

    此事就这么定了,午开始全城可解除戒严,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国一日不可无君,现在紧急召集各位来就是商议立新君之事!我刚才和左相交换了意见。皆认为现在京城地皇室,唯有嗣宁王一系最为正统。适合继位,而且我与左相都以为应立长不立幼,不知在座各位还有没有别地建议?”

    立嗣宁王一系这是意料之地事,也能顺理成章。众人皆没有异议,关键是立长不立幼。言外之意,嗣宁王没戏了,要么是李琳在外地为官的长李照,要么就是他刚刚得地宝贝嫡孙,但事关重大,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这次李清却没有独断专行,他眼一挑,问宗正寺卿李齐物道:“请问宗正寺可否同意?”

    李齐物今年已经七十岁,他和李隆基是一辈之人。因他为人极圆滑,所以几次沉浮,他都能被再启用,作为宗正卿李齐物并不乎谁继位。他担心的是李清篡位,现在皇室微弱,而李清手握军权、相权,又刚刚平息了安禄山之乱,威望如日天,偏偏他又姓李。如果他要趁机行篡位之事。将自己推上位,也未必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