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颇感头疼的,是西南联邦人竟然还装备有大口径对太空能量自走炮台,这也是他的舰队不敢轻易进入行星内部的关键。庞大的舰体在虚空中可以提供良好的防护,但在行星内部因为大气层的原因,行动变得迟缓,极其容易成为那种可对能量护罩和装甲造成破坏的炮台的目标。

    因为成本问题,摧毁十架炮台发射装置也未必追的上一艘驱逐舰毁灭的损失,而太空战争往往就是比拼资源消耗的战争,更何况这些相比廉价的对太空火力炮台的隐蔽性,往往在深山老林,或者地下数百米,更有甚者拥有轨道,或者被大型拖拽车辆或者巨型牵引机甲承载,可以随时机动,更让太空的战舰头疼,所以一直以来星舰集群在不愿进入星球防御火力内的宙域作战几乎是一个常识。

    标准的作战方式是用灵活的突击舰掩护运输船搭载机甲进行星球的登陆,对地面炮台进行摧毁或者占领,星舰集群才开始进入预定宙域,至于说在大气层之外对地面进行炮火打击,经过大气削弱之后,所造成的杀伤还没有一门普通能量炮的威力大,对地面的威胁仍然是有限的。

    除非,星舰敢进入大气层内部,从尽量低的高空炮击。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制太空火力已经越来越稀少,这种炮台虽然对于太空中的星舰而言是巨大的威胁,可以机动,隐蔽性高,但是在陆地战争中,以机甲为主导的立体战法机动和打击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其防守能力,大多数制太空炮台已经被拔除,即便有补充,但仍然赶不上战争的消耗。

    所以,落入战场后方山野中的杰彭机甲部队,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摧毁这种可威胁大气层之内专门用于投放机甲运输舰的自走大口径能量炮台。为大批量小型战舰进入大气层铺平道路。

    此时的山林之中,一只长约二十二米,拥有六条反关节腿部的自走炮台,正在前进,合金脚从岩石上攀过,那成蹼状的脚部均匀的将自身的力量分散在岩层表面,抬腿离开之后,只留下蛛丝网般细细的裂纹,还有一缕脚部牵带而起的微尘。

    这种自走磁能炮台其实是基于蜘蛛仿生型机甲为主体框架的武器,庞大的身躯之上,匍匐着一座最宽度达两米,最窄处也有一米,总长十米的三棱形炮台,所有人知道,这种炮那道呈三棱外观长梭的主体,一旦接入大规模磁能之后,便会从中裂开,形成可怕的磁能能量场,然后从那里发射出去的带有金属弹丸的磁能炮,可以无视能量护罩而直接对行星之外的战舰进行有效杀伤。

    这种磁能炮台也是各种大口径能量炮中最令战舰挠头的能量型武器,唯一的缺点是,它所需要的能量源不是普通的能量引擎所能提供的,它需要地面固定的大型能量源为它提供足够充足的能量,才能将重达半吨重的金属弹头加速到五万公里每秒,对战舰的防护装甲形成足够的破坏力。

    这种缺点,也让它的机动性和通用性有所损失,要不是这样,那行星完全可以变成一个长满了刺的刺猬,让任何星际舰队只能远观。

    这艘自走型磁能炮台已经参与过战斗,连续开炮击毁了高空中一艘突击舰,但也被杰彭的导弹寻找到目标,连续十几枚导弹轰至,将这艘磁能炮台的能源接入点摧毁,靠着自身机动性逃脱的自走磁能炮台若是还想战斗,就必须得赶到位于数公里之外埋于地面下的能源接入点。

    这些早就深植于地面下的各类型能量补给点都源自于百年前那名名将的规划,是他首次提出将昆仑星做为战场的设想,甚至提出是因为联邦内部变动而导致位于联邦腹地的首都星变成主战场的战术推演。

    清誉军事学院根据他的虚拟战术推演由战略战术系负责,以清誉军事学院五十公里为半径,以百年的时间,构成一处大型阵地,这些能量补给点和对太空战舰防御型各类能量炮都是这个战术规划的其中一部分。

    若宫本刚知道,在那位雕像依旧屹立于清誉军事学院门前的西南联邦名将极其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