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的心情,却不能多什么,直接吩咐干活儿。

    拎着镰刀进稻田,众目睽睽下,三下五除二,放到一片。群众纷纷叫好,这姿势太标准,不穿官服就是农夫。官员有样学样,拎镰刀下地,明显慢很多。

    里正和村正吆喝,吃瓜群众帮忙,有的收割,有的扛稻。气氛热火朝天,钱老丈缄默不言,良久长叹一声:“送你婆娘回家,喊上大郎全家,过来收粮食。”

    钱顺喜出望外,搀媳妇往家走,乐的合不拢嘴:“二娘别哭了,阿耶终于让步,还是大佬有面子。我你别哭,大佬曾过,孕妇要保持好心情。”

    钱米氏激动难耐,阿翁终于认可,终于熬出来了。这段时间在家,整天以泪洗面,若非东阳夫人开导,真想再次上吊。抹去眼角泪,声嘀咕着:“武公和夫人都是好人,你要好好做事。”

    钱顺笑而不语,心翼翼搀扶,心里回答妻子:我这条命,早就卖给大佬。别刀山油锅,就是他举旗造反,我也会打头阵。盛世安保三百人,包括平郎在内,都是大佬的死士。

    打谷场里的上官仪,绯袍鹤立鸡群,显的格格不入。突然感觉尴尬,正三品的都督,正在做田舍翁。收割忙碌的景象,百姓的欢声笑语,**裸的嘲讽。

    上官仪看向书童,接手递来的镰刀,大步走进稻田,弯腰开始收割。怪异姿势,手足无措,惹笑众人。老脸通红,乃翁不信邪,不信比写字难。咬牙挥镰刀,稻杆棵棵倒,累的捂老腰,真比写字难。

    烈日炎炎,汗流浃背,武康很兴奋,速度越发快。割完一趟,追上官仪,放缓速度,声问道:“关于废王立武,先生怎么看,昭仪能上位吗?”

    上官仪皱眉,斟酌许久回话:“老夫不看好她,王皇后有太尉、褚遂良等支持。反观武昭仪,支持者寥寥无几。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就算加上武都督,话语权还是太轻。”

    武康无奈赞同,也确实不够看,能一锤定音的,只有那个人。给媚娘的锦娘妙计,就是关于那个人,不知她看了没。不禁轻声叹息,继续问道:“先生声告诉我,您会支持她吗?”

    长时间沉默,上官仪敷衍:“我只是秘书少监,支持与否并不重要,我也不打算掺和。老夫窃以为,此乃圣人家事,除了长孙太尉,别人不该指手画脚。”

    您的想法不错,可那些宰相们,不会有此想法。他们应该学习崔敦礼,出身关陇门阀,官居中书令,却选择置身事外,最后得以善终。正事聊完,挤眉弄眼:“先生是拿笔的,干不了粗活,哪凉快哪歇着吧。”

    **裸的嘲讽,上官仪翻白眼,反唇相讥:“武都督得举荐之前,本就是农家子,自然熟知农事。上官家书香门第,家父是前隋北部郎中,自然不接触农事。”

    武康不置可否,呵呵笑道:“本人窃以为,书香门第者,也要知农事。农是国之根本,做官不知农事,就不懂百姓生活。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像晋惠帝那样,何不食肉糜?”

    **裸的嘲讽,这是骂我呀,上官仪很不忿。不知如何反驳,心中有气,用力过猛,哎呦一声。丢镰刀,捂腿,锋利镰刀,割破长袍,割腿上,疼的龇牙咧嘴。

    这就尴尬了,武康丢下镰刀,背他去打谷场。取出腰间匕首,掀开绯色官袍,露出狰狞伤口。割开四周衣服,钱顺拿来酒精,和医学博士一起,紧急消毒处理。

    伤口缝合时,杀猪般咆哮,武康忍不住,噗嗤乐出声:“我上官先生,不要这么夸张,我就算浑身伤。瞧瞧脸上刀疤,当初缝合时,一声都没吭。”

    上官仪气急败坏:“你就是个匹夫,皮糙肉厚的莽汉,老夫比不了。田舍奴还笑...气煞我也,想娶我家孙女,死了这条心吧...哎呦呦,疼死老夫也。”

    武康哭笑不得,这就拒绝啦,不过无所谓。崔晴不乐意,就算婚事定下,等您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