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她和李九勾搭了。

    他们很放肆,偷情的地点,转移到后宫。武康万分纠结,数次拜访武顺,言语旁敲侧击,就差直接挑明。可惜没有卵用,偷情还在继续,她是不安分的。实在搞不明白,她是没有听懂,还是装作不懂。

    无可奈何之下,决定暂时保密,媚娘挺着肚子,不能影响心情。等产下李旦,做完了月子,再商量对策。实在不敢去想,她得知真相后,会伤心到什么程度。

    龙朔二年正月,斯都督卑路斯,被立为波斯王。李九再次秀逗,召集百官商议,决定大改官名。群臣每天开会,商量半个多月,终于确定官名,诏书颁布天下。

    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御史台为宪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御史大夫为司宪大夫。其余二十四司,九寺和七监,全部改名号。

    南衙十六卫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监门卫,名字保持不变。左右武侯卫,改左右金吾卫;左右骁骑卫,改左右骁卫;左右千牛府,改左右奉辰卫;左右屯卫,改左右武威卫;左右领军卫,改左右戎卫。

    就拿武康来说,从左千牛大将军,变左奉辰大将军,职能和俸禄不变。有时不禁会想,贞观年的金吾卫,永徽年的千牛卫,都是来搞笑的,根本查无此名。

    北门左右屯营,有了正式编制,为左右羽林军。等到三月初二,天上掉了馅饼,李九颁下诏书,武康检校左羽林。既管左奉辰卫,又掌左羽林军,沦为保镖头目。

    定个小目标,掌握左羽林,拉拢右羽林,以后搞政变,帮媚娘上位。转念想一想,觉的不可能,检校右羽林的,就是契苾何力。他是李九的拥趸,不会听我的,不会帮媚娘。

    兴奋不到三天,噩耗从天而降:浿江道大总管,司戎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老战友任雅相,病逝于辽东。武康心如刀割,首次西征突厥,与他并肩作战。

    曾听老师说过,雅相担任大将,从不推荐亲戚、故吏从军,而是让朝廷补授。他常常对人说,官职不论大小,都是国家公器,岂可私相受用。卖官鬻爵的李义府,应该像他学习啊。

    李九赐谥号敬,追赠荆州都督,同时罢朝三日,命令百官哭丧。去他的灵堂前,哭着朗诵悼词,缅怀任老先生。武康找到杨炯,给两贯润笔费,请他操刀写词。

    不禁暗自庆幸,同僚们都知道,我的文才不高,找人代写祭文,谁都不会在意。当初穿越大唐,若走剽窃路线,此刻肯定露馅。能写千古名篇,却不能写祭文,忽悠二傻子吗。

    雅相丧事结束,又有噩耗传来:沃沮道大总管,左骁卫将军,白州刺史庞孝泰,战死在平壤蛇水。庞孝泰老将军,他十三个儿子,五千白州卫士,全部以身殉国。

    昔日在颜宾楼,武康和行俭预测,此刻得到应验。李淳风的预言,也全部应验了,两员大将死辽东。契苾何力班师,任雅相病逝,庞孝泰战死。剩下刘伯英将军,已然独木难支,北线土崩瓦解。

    而上个月初六,猪队友新罗人,才把军粮送到。我老师苏定方,就算本领再大,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克平壤。解除平壤包围,南线班师回国,已经板上钉钉。

    此次东征战役,不仅损兵折将,还没达到目的。虽然斩获很多,却已宣告失败,高句丽逃过一劫。其根本原因,是铁勒叛变,是天山坑俘。武康恨的牙疼,如果我是主帅,就算住在漠北,也要稳住铁勒。

    武康再花两贯,找杨炯买祭文,去吊孝庞将军,哭的稀里哗啦。将军战死沙场,儿子全部阵亡,值得三跪九叩。等到丧事结束,接到朝廷命令,完成将军遗愿:泰生于白州,死当归白州。

    派千牛备身三人,备身侍卫二十人,杨再思为队长,护送孝泰头颅。前往广西白州,遵守他的遗愿,葬颅在云飞嶂。武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